•  秀美政和 让你的生活慢下来
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政和新闻网>政和要闻> > 正文

奋进的政和・我们的 “十四五” | 破解 “三大痛点” 激活就业 “新引擎”—— 政和县 “十四五” 就业创业创新实践

2025-11-18 11:00:55 来源: 县人社局  责任编辑: 王俊杰  

“十四五”期间,政和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的核心定位,结合山区县实际,以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为主线,强化政策协同、资金保障、部门联动,创新破解“就业渠道窄、创业成本高、技能匹配难”痛点,实现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创业活力持续迸发,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民生根基,让群众在就业创业的获得感中绘就幸福生活图景。

坚持就业优先,筑牢民生之本,稳住就业基本盘

政策产业双向联动,激活就业“主引擎”。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将就业创业工作与县域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打造创业阵地、优化招商服务,为招商引资、返乡创业搭建优质平台,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壮大产业实体,拓展就近就业岗位容量。全县140家规上工业企业吸纳就业1.1万余人,辖区内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吸纳就业8346人,城镇新增就业完成率连续3年稳居南平市第一,为县域就业提供坚实产业支撑,形成“产业兴则就业旺、就业稳则产业强”的良性循环。

精准援企稳岗发力,释放政策“红利包”。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出台《拓岗稳工稳就业十条措施》等系列奖补政策,从社保减免返还、用工吸纳奖励、人才安家补助等方面精准施策,以真金白银的支持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岗位。累计兑现拓岗稳工政策1196.53万元,惠及企业87家次,劳动者10618人次;发放安家补助79万元,惠及大学毕业生95人;发放失业保险金473.12万元,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86.1万元。

▲拎包创业十条措施

多元渠道拓宽路径,培育增收“新动能”。常态化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就业援助月”“每月‘逢5’零工赶集式招聘”等线下公益招聘活动,同步拓展网络招聘、直播带岗等线上新模式,构建“线上+线下”全方位就业对接平台。累计举办各类公益招聘会235场,提供岗位7360个次,邀请企业参与1827家次,精准对接求职需求。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培育“政和白茶制茶工艺师”“政和竹艺工匠”等特色劳务品牌,盘活闲置劳动力资源;为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打造“就业等待区”,扩容提质25家就业见习基地,提供376个见习岗位,发放补贴81万元,多渠道拓宽群众就业增收路径。

▲”春风行动“大型招聘活动

创新服务模式,织密服务网络,实现供需高效匹配

服务集成化,打造“一站式”主阵地。系统集成零工市场、企业用工快招共享平台、大学生就业全链条信息平台等公共就业服务“三大平台”,引入海峡人才市场、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资源,打造全市首个综合性就业服务阵地“政和县就业创业家园”。就业创业家园集企业招聘、就业指导、创业孵化、技能培训、智能自助等功能于一体,打造“一步一区”服务格局,实现求职者“进一扇门”即可享受全流程的就业服务,推动就业服务从“分散化”向“一体化”转变。

▲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站活动

服务便利化,织密“家门口”服务圈。以就业创业家园为核心枢纽,构建辐射全县的“县+乡镇(街道)+社区(村)”就业服务矩阵,建设23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点,配备专职联络员,实现“15分钟就业服务圈”全覆盖。县本级服务点年均服务万人次,基层站点延伸服务触角,形成“需求归集—能力提升—岗位对接—权益保障”全周期管理闭环。创新“奶茶+社群”共享茶空间,提供8小时就业延时服务,精准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政和县就业创业家园

服务智能化,提升人岗匹配精准度。在全市率先探索数智就业服务,引入“海峡AI职途舱”及“AI职业指导师”系统,为求职者生成精准画像,支持15类60余种面试场景模拟,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辅助求职”闭环服务,帮助求职者提升求职竞争力。企业用工快招平台搭载AI一键匹配功能,根据企业岗位要求自动筛选适配求职者,促进劳动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大幅提升招聘效率,有效破解“企业招工难、群众就业难”的双向困境。

▲“数字传媒赋能”主题创业沙龙

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技能赋能,促进劳动者提技增收

多元技能培训,服务县域特色产业。围绕茶、竹、电商、乡村旅游等县域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依托中职校、职业培训机构等载体,开展茶艺师、评茶员、手工木工、电子商务新媒体运营等多元化就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7704人次,发放技能培训补贴496.49万元。以竞赛为导向,举办职业技能竞赛7场,255人次参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激发群众学技能、强本领的热情,培育一批适应产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茶叶加工培训

▲中式烹调实操

▲2022年中式烹调竞赛

▲手工木工职业技能竞赛

产教融合育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协作机制,与南平技师学院、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深度合作,开设“机械装备定制班”“竹工艺智创班”等特色工种定制班,采用“理论+实操”教学模式,创新“企业下单—院校接单—学员结业即就业”机制,定向为机械装备、竹加工、茶叶加工等主导产业培养技术人才。举办定制化培训,61名学员学成后全部输送至本地企业上岗,实现培训与就业无缝衔接,缓解企业技能型人才短缺难题。

▲惠德班

大师引领传承,拓宽技能成才路径。充分发挥“技能大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中的重要作用,新增省、市级大师工作室5家。依托工作室开展“师带徒”教学,为企业职工、农村劳动力提供茶叶加工、竹艺创作等技艺培训,累计新增高技能人才433人,推动“体力型”劳动者向“技能型”人才转变,为县域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杨丰大师工作室

优化创业生态,强化全周期扶持,激发青创群体活力

政策协同赋能,提供全链条支持保障。创新推出“拎包创业”模式,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业态匹配、政策咨询、导师指导“三包”服务,让创业者实现“零成本入驻、全周期赋能”。出台《政和县鼓励青年人才“回家乡来、助乡村兴”就业创业十条措施》,编制《拓岗稳工稳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口袋书,深化青年人才“回家”行动。对首次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返乡人员给予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配套租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1万元,全方位降低创业成本与风险。

导师精准帮带,提供全方位发展助力。组建由24名省市级创业导师、优秀企业家组成的“创业陪跑团”,提供“一对一”帮带服务,从商业计划撰写、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全流程指导。开展“创业导师巡诊帮扶”活动10场,邀请国家级创业培训师、省市级优秀创新创业导师通过“实地走访+现场问诊”,为创业项目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指导。“十四五”期间,组织111家初创企业申报省市级创业项目资助,15家企业获奖,创业项目成功率显著提升。

▲国家级创业导师袁凌亲临为企业会诊

加强孵化培育,拓展全周期培育扶持。深耕优质创业项目挖掘,专项指导潜力项目参与省市级优秀创业项目评选,助力对接更高层级资源与展示平台,组织15名创业者异地研修学习,借鉴先进发展经验与运营模式。挖掘念山村尤倩倩等13名创业者的典型故事,通过“创业手记”专访、“创业者说”短视频等形式在主流媒体宣传。遴选可复制的优秀创业项目供意向者考察加盟,形成“项目联动、业态互补”的创业微生态,累计吸引371名青年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实现“人才回流—创业带动—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获奖优秀创业项目

健全保障机制,优化就业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前置服务防控,源头化解风险。在零工市场、招聘会现场设立“就业权益保障专区”,提供“政策咨询+岗位匹配+权益保障”全链条服务,增强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持续加大治欠保支力度,高效办结各类平台欠薪线索,实现欠薪线索平台动态清零,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政企协同普法,规范用工管理。组建专业服务队伍,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常态化开展“送法入企”“以案释法”等普法活动,为企业提供劳动法规咨询,帮助企业梳理有关法律风险,指导企业依法修订劳动合同、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开展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工作,评出A级守信企业269家,引导企业规范用工,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健全调解机制,提升化解效能。积极参与经济开发区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建设,创新推行“流动仲裁庭”工作机制,形成“园区枫桥”多元调处工作机制,建立“园区枫桥”多元调处模式,深入园区企业现场开庭、就地调解,让劳动争议双方在“家门口”获得一站式服务,显著降低维权成本,提升纠纷化解效率。构建“智慧仲裁”服务体系,全面推行“互联网+仲裁”模式,实现劳动争议案件快速流转与高效调处,“十四五”期间,通过智慧调解仲裁系统办理案件397起,时效内结案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超83%,有效构建了和谐劳动关系。

▲仲裁庭审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政和要闻
    网站备案:闽ICP备20210053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20
    政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政和县熊山街道朝阳路3-1号
    邮政编码:353600联系电话:0599-3328985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投稿邮箱:fjzhxww@163.com
    政和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