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秀美政和 让你的生活慢下来
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政和新闻网>政和要闻> > 正文

奋进的政和・我们的 “十四五” | 一览政和县“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2025-11-10 15:39:13 来源: 县卫健局  责任编辑: 王俊杰  

“十四五”期间,政和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关于卫生健康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紧扣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强化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结合山区县实际,因地制宜推进三明医改经验在政和落地见效,深化“4+N”全民健康医防融合网格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县域医共体能力由“县级强”向“县域强”转变,群众就医用药健康服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坚持规划引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纵深推进

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布局均衡。政和县中医院整体搬迁(重建)建设项目、政和县总医院应急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建成投用,总投资2.8亿元。落实政府办医投入责任,财政补助收入占公立医院总费用的比例达16.68%、比2019年(疫情前)提高9.39个百分点。

▲政和县中医院整体搬迁(重建)建设项目

▲政和县总医院应急救治能力提升项目

县域医共体实质化运作。认真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以政策为导向、以规划为引领,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推动医共体各医疗机构“人员、技术、管理、服务”共享协同,实现医疗机构间管理服务一体化运作。总医院统一规章制度、统一财务人事管理、统一药品检验资源、统一信息联通,实现“一套班子、一套行政架构、统一绩效管理”。政和县探索总结的山区城乡共享健康服务模式等改革经验在《八闽快讯》(增刊交流版)和《闽北快讯》(增刊)刊发。

落实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围绕“控成本、精管理、优结构”,推进医院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有效降低医疗机构运营成本,减轻群众医疗负担,社会效益与运行效率有机统一。2025年,医共体药品采购金额较2022年比降19.45%,普通医用耗材平均采购单价较2022年比降33%,每剂中药饮片处方平均费用较2022年比降44.45%,开具中药饮片数较2022年增加11.3万剂次、增幅达115.47%。

▲医共体SPD项目全周期智能管控医用耗材

数字赋能医疗业务协同。医共体内信息数据成网调度,赋能医疗业务一体协同,新增共享中医药服务、智能处方前置审核、智能耗材管理、智能慢性病管理等场景应用,大幅提高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和效率,建成全市首个县域中心药房(共享中药房)、全市首个县域集中审方中心、全市首个医共体医用耗材智慧管理系统、全省首个县乡村一体化智能慢病管理救治系统。

▲县域共享中药房

勇于探索创新,“4+N”全民健康医防融合网格化服务工作走深走实

打造“4+N”全民健康政和模式。结合政和山区县和人口“老、少、散”实际,敢于首创,不断优化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探索形成“4+N”全民健康服务规范、城乡融合、数字赋能等长效机制:“上午院内坐诊+下午进村入户”履约模式等4项做法在全市推广,县域共享中药房、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等7项工作属全市首个。相关经验做法在《新华每日电讯》《健康报》《中国人口报》《福建日报》等主流官方媒体报道。

▲“4+N”全民健康政和模式系列改革做法

基层群众享受“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67支“4+N”团队在固定时间、地点为基层群众提供“空白村巡诊+移动药房+移动诊所”服务,拓展家庭病床、慢性病“三张处方”等服务,定期到50个空白村、77个偏远自然村随访慢病患者,实现疾病“早预防、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老百姓“平时有人关心、就医不用操心、诊疗省钱又省心”。

▲在镇前镇下园村,群众开心参与“4+N”全民健康服务团队健康宣讲

慢性病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建成全省首个县乡村一体化智能慢病管理中心,全县慢病管理“筛、诊、治、管”一体协同,县域内慢病随访、诊疗、转诊等全过程健康管理数据实时自动上传,慢病管理分级分标,67支“4+N”团队和88个村卫生室实时收集、监测分析数据,动态掌握健康状况,提升患者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慢病管理与分级诊疗深度融合,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慢得病”。

▲县乡村一体化智能慢病管理救治系统

立足功能定位,分级诊疗体系有序构建

围绕“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总医院共引进肿瘤内科、心血管内科等18个“名医工作室”,县域急诊急救“四大中心”通过验收,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基本标准,中医院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县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6项,三级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分别为57%、26.4%,较2020年分别增长7个百分点、18个百分点,新建介入导管室(DSA),为患者提供微创、精准、疗效确切的介入治疗。

▲政和县首例冠脉支架植入术

围绕“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科包院”帮扶、“百医进修工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等,1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其中星溪乡卫生院达到推荐标准;44名县级医院专科专家每月下基层服务群众,创新县级专科专家“个性化派单”服务机制,精准对接群众疾病诊疗“点单”需求,协调相关专家上门服务或远程会诊。2024年,全县基层诊疗量占比 64.87%、居全市第一;2025年1—8月,全县基层诊疗量占比达63.06%、超过南平市2027年60%的目标值。

▲县级医院专科专家每月下基层服务群众

坚持预防为主,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

疾控应急体系更加完善。组建县疾病预防控制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健康监督所“人员、技术、管理”三整合。政和县创新派驻疾控监督员制度在全市推广,每万人口疾控人员编制数达到国家要求。不断加强监测预警与风险研判、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疾控核心能力建设,拥有全市首个符合国家新标准县级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和全市首个健康主题科普馆,县级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平战结合、常备不懈。

▲县疾控中心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

传染病防控成效显著。3年抗疫全县无一例本土确诊病例,有效应对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突发传染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维持低流行水平,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保持下降态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20年的21.63%提升到2024年的30.7%,传染病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覆盖2家县级公立医院。

坚持中西医并重,中医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打造高品质中医药服务模式。新建中医院内涵建设丰富,总用地面积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5万平方米,核定编制床位数250张,包括共享中药房、智能化血透中心和慢性病健康管理救治中心等,“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扎实推进,新增2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引进“高燕玲名医工作室”“许云祥传承工作室”,建立闽北地区首家“儿童脑病针灸康复中心”,形成中医治疗、预防、康复、共享中药等系统连续服务格局。

▲中医院康复科医师、治疗师对骨折术后患者开展超声波治疗

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依托中医院建成全市首个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中心,为乡村培养中医药适宜技术人员141人。1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设置中医馆,66%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0.76%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南平市首个入驻乡村“潘丽贞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镇前工作站落户政和县。6名民间中医人员通过省上考核取得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资格。

▲1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能规范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呵护重点群体,普惠服务公平可及

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建成全市首个医疗机构转型医养结合机构,采用公建民营模式,公开招标引进福建省伍心养老集团运营管理,设置医养床位252张,有效整合医疗与养老资源,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康、养”一体化健康养老服务。在全市率先开展居家医保家庭病床服务,为全县失能老年人、年老体弱等群体提供连续、稳定、专业服务的家庭养老床位。

▲中医院康复大楼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连续4年将普惠托位建设纳入全县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县共有普惠托育机构20个、普惠托位785个。目前,全县可提供托位约932个,千人口托位数达5.39个,有效满足群众的托育需求。选址新建政和县托育综合服务中心。

▲政和县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效果图

筑牢妇幼健康防线。母婴安全核心指标持续向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为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2.05%。妇幼公共卫生服务扩面提质,完成产前筛查机构建设,新增儿童孤独症门诊、妇女更老年期门诊等4个特色专科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实施以来,已累计为适龄女性接种9976剂次。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政和要闻
    网站备案:闽ICP备20210053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20
    政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政和县熊山街道朝阳路3-1号
    邮政编码:353600联系电话:0599-3328985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投稿邮箱:fjzhxww@163.com
    政和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