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5月14日电(岳依桐)“作出精确的地震预报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认为各国在开展相关领域人员、思想、知识等方面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14日,尼泊尔地质和矿产局局长拉真达·卡内尔在成都表示,2017年尼中两国启动地震台网建设合作项目,计划在尼泊尔北边架设10个地震台站。截至目前,已安装完成6个台站,剩余4个台站也处于建设过程中。 当日,来自美国、哈萨克斯坦、蒙古国等国家的地震研究专家在四川成都共同讨论了防震减灾科技发展和加强地震研究国际合作等问题。 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司(国际合作司)司长胡春峰对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建设进行了讲解。他表示,中国提出的地震科学实验场,就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选择川、滇和新疆等地区先期开展实验。 胡春峰介绍,实验主要是通过密集的地震观测、地震活动断层探查再到工程结构的响应,对地震孕育发生到建筑结构抗震进行一个全链条的科学研究,从而促进中国对于地震孕育发生规律的认识和防灾减灾能力的提高。“实验过程中,国际合作,尤其是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十分重要。” 胡春峰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多都处于地震危险程度比较高的地区,所以保证这些地区的安全,对于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已经与40多个国家建立双边合作关系,通过援建地震台网、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帮助相关国家培养技术人员、开展应急演练等多种方式来加强国际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