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5日,在澄源乡富垅村生态停车场施工现场,钩机、铲车和工人分头作业,施工现场一片繁忙。 “今天有15个工人,一台挖机、一台铲车,主要从事停车坪的平整、通信管道的地下预埋,以及排水管的预埋工作。”澄源乡蛟龙桥景区提升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郑小华说。 富垅村是国家级传统村落,历史底蕴深厚,村内有“百间仓楼”“蛟龙桥”,传承家风家训的大源故居,立村时所栽的红豆杉等。 “我们村的蛟龙桥是始建于明末年间,最早是简易木板桥,后于道光五年,又改建为石孔宫式厝桥。这桥于1989年‘7·22’特大洪灾被冲毁。”澄源乡富垅村公益事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崇华说,村里至今还一直保留着端午“走银桥”的民间习俗。 2020年,村里的“新乡亲”周宜海等人牵头,募捐重建蛟龙桥,再现古桥风韵。重建的蛟龙桥全长90多米,桥上游建一条60多米长分五级叠水的五福龙鳞坝,桥下游建磨盘步蹬桥,上游坝步蹬刻有不同“福”字,形成一道新的风景线。 “周宜海还对大源故居进行翻新改造,和蛟龙桥一道成为我们村里的特色景点,夏天有很多游客来参观。”澄源乡富垅村村委会副主任宋岩灿说。 村民自发参与乡村建设,政府也积极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2024年12月,县委统战部干部许行真被下派富垅村任第一书记。2025年2月,澄源乡启动蛟龙溪水上景区开发项目,整合乡、村闲置固定资产,改造提升道路等基础设施,开发蛟龙溪旅游资源。 “我们计划投资750万余元,主要用于建设环蛟龙溪生态清水步栈道、道路改造、生态停车场、观景平台、公厕等。”澄源乡富垅村党支部下派驻村第一书记许行真介绍,项目建成后,通过吸纳周边游客观光旅游,将有效带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 近年来,澄源乡立足当地资源和文化优势,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动“新乡亲”等民间力量,共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和美乡村。 “下一步,我们将主动融入全县‘金三角’全域旅游规划,落细落实‘十个一’举措,持续丰富红色研学、生态康养等特色旅游路线,串联域内旅游资源,以富垅、新康、黄岭等重点村为依托,形成乡村建设的集群效应,打造‘福建凉都、如画澄源’品牌。”澄源乡党委书记汤章良说。(记者 余长青 实习生 刘俊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