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蓝色水足迹”实践队到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开展智慧农业节水设施专题调研,了解各地区节水灌溉设施科技化水平。 在政和县星溪乡东峰村的政和县东燕果业阳光玫瑰葡萄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蓝色水足迹”团队队员向基地负责人邓久童了解基地大棚节水、灌溉设施智能化使用情况,征询智慧农业节水设施在实际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 东峰村采取“公司+农村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农民产业创新园区,大力发展优质农业特色产业。该基地面积七十多亩,通过科技特派员机制,与多家科研院校合作,采用5g+vr可视化管理,农户和管理者可以在手机上实时监控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还有土壤的湿度温度,可以更全面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的问题。 “目前,基地大棚阳光玫瑰葡萄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已经全面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把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节本增效,在节约农田灌溉用水的基础上实现肥料利用率的提高,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肥料用量,提高了收益。”邓久童说,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只需在手机上就可以直接操控地里滴灌、喷灌阀门的开关,若要施肥,只需提前在容器里配制所需要的肥液,就可以用手机打开滴灌阀门进行施肥,让灌溉、施肥与管理果园更加智能。 ![]() ![]() 实践队员了解到,水肥一体化技术也面临无法灵活调节水量问题,同一区域不同地块的含水量不同,一旦确定了滴水量,同一区域的所有地块将接受相同量的灌溉水,导致某些地块出现水分不足或过湿的情况。 “通过这次实地调研,我们对智慧农业节水设施现状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回去后将根据调研结果,探求更加先进便捷的应对措施,让智慧农业大棚灌溉节水更加智能化,助力乡村农业科学发展”实践队员们表示。(叶思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