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秀美政和 让你的生活慢下来
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网络中国节·端午】家乡的闰月饭

2023-06-19 09:56:34 来源:   责任编辑: 余长青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滋润一方的风土人情。对于闽北家的女儿们来说,每隔三年的闰月值得期待和回味,因为闰月饭的习俗里裹着浓浓的亲情味道,无论多大年龄、相隔多远,娘家父母或兄弟都会作为后头,安排女儿或者姐妹们回家吃上一顿丰盛的午餐,只要不是十万八千里的距离,跨个省、隔个市在这个时代都不是个事儿。女儿们吃完了自家的娘家饭,转身又张罗起夫家的娘家饭,幸福地忙碌在吃请与请吃的路上。于是一整个闰月,闽北的市场、酒店、甚至连家宴都来得比往常热闹了许多。

我没有兄弟,父母也离去得早,原以为只有看别人家热闹的份,闺蜜芝的哥哥嫂子大气地把手一挥,整个闺蜜团就被他们招入了麾下。今年的闰月在早春,我们比芝还着急期盼着春光作伴好还乡,哥哥早已感知,专门拉了个“癸卯(兔)年闰二月娘家饭”群,招呼大家回镇前的老宅再次相聚。奈何生活的琐碎一个接一个,不是这个没空就是那个有事,一次次约定都在临行时化为了美丽泡沫。完美错过的闰月饭直拖到五一假期,才在哥哥嫂子的坚持下补过了一场。
其实芝的娘家人很早以前就已迁居县城,镇前老宅是幢老式建筑,半厝租给了乡亲,半厝尘封,偶尔回乡小住。为了让这餐饭吃得更有家味,哥哥嫂子没有图省事在城里请客,而是提前赶回老家清理卫生,把柴火灶烧得旺旺的,为我们做上一桌地地道道的家乡菜。
假期第一天,福州、厦门、政和、还有我这个飘泊在建瓯的真假姐妹们,一大早就在濛濛细雨中从四面八方向着快乐老家集合。老宅的边上有一条小小的鲤鱼溪,据说溪里的鲤鱼是神灵的化身,只可放生,不可食用的村规民约在附近几个乡镇盛行,几百年下来,渐渐衍生成了一条人鱼和谐相处的生态河,若有闲情逸致倚在桥栏上逗鱼,只需抛下一块光饼,平静的河床瞬时能激起一片鱼的浪花,不必惊叹这浅浅的水坝里居然还有一米多长的大鱼在抢食,成千上万尾鲤鱼在此悠哉游哉地安度鱼生,直至寿终正寝,谁知道哪条才是最年长的祖宗,究竟有多少岁了?河边人家洗条围裙刷块木板什么的,爱凑热闹的鱼儿都会过来啄啄蹭蹭,更不用说洗菜了,一不小心菜帮子便被叼走一扫而光,大有恃宠而骄的气势。沿着溪边通往老宅是一条窄长的青石板路,古老的石板被不紧不慢的日子踩磨得光滑平整,在晚春细雨的滋润下,路面油润如酥,撑着雨伞的影子倒映其中,引得鱼儿一路相随。走在这样一条回家的路上,怎不叫人心中安定踏实?
老家请客从来都不是吃一餐饭这么简单。客人还未到,一桌茶席早已摆好。吃闰月饭是闽北习俗,但吃茶却是当地的特色,是正餐前的早茶时光,无论迟到早到,总能保证客人随到随吃,边吃边聊,慢慢地人也就聚齐了。啜一口甜润的高山绿茶,夹两筷配茶小菜,再口拙之人,也情不自禁变成了话唠,唠今年的苦乐、去年的盈亏、前年的悲欢离合,唠着唠着就唠到了无数年前陈芝麻烂谷子的各种生活小故事、小恶作剧。满桌的茶点除了水果坚果炒米地瓜干外,最让我心仪的是各种手工腌制小菜,蕨菜、笋、生姜、萝卜…全都是家乡特有的风味,嚼一口,味蕾便打开了记忆中所有吃过茶席时的画面,恍如昨日。所以呀,在故乡吃茶,吃的是茶,品的是亲人朋友们经年累月积攒下来的共情。
嫂子厨艺一流,柴火灶做出的家常菜可口入味。且不说鸡鸭鱼肉这些硬菜少不了,嫂子还专门煎了一大盘太平蛋,意寓平安圆满,还有油焖鲜菇、爆炒茶树菇、黄菇煲汤…家乡话里“菇”“午饭”和“富”皆谐音,各种菇菜仿佛在强烈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席间,左邻右舍听闻家中热闹的声音,纷纷过来寒暄,并自动加入了添菜行列,这家揉起了土豆面,那家煎起了金樱子花饼,桌上的菜越吃越多、越吃越丰盛,还有些知道消息晚的邻居,则责怪主人回老家不打招呼,否则她们也要做些拿手菜来给大家尝尝。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芝的哥哥嫂子要不辞辛苦地在老家宴请姐妹们,因为老家的人和事都那么质朴和坦诚,对于飘泊在风雨红尘中的游子,见多了浮华虚无、厌倦了逢场作戏,家人的真情实意、家乡的宁静安定才是世间最值得眷恋的味道。人间至味是清欢,正如我们在厅堂里吃饭时的心情,嘻哈中开心吃喝,抬头看见天井里霏霏细雨飘落而下,心中闪过的念头只有一个:这雨可真喜人啊!便再无它念。(作者:叶少玲)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政和要闻
    网站备案:闽ICP备2021005346号-1
    政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政和县熊山街道朝阳路3-1号
    邮政编码:353600联系电话:0599-3328985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投稿邮箱:fjzhxww@163.com
    政和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