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秀美政和 让你的生活慢下来
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政和新闻网>文化政和>文学文艺> > 正文

熊城文苑 | 又见古井

2022-07-02 11:06:03 来源: 政和融媒  责任编辑: 余长青  


2022年6月30日,政和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长陈明贵携张积义、刘丹丹、王宏盛、以及我等几位民俗爱好者前往澄源乡富垅村举行“研学创作基地——大源故居”挂牌仪式,并前往上榅洋村进行民俗采风。

千年前,一群疲惫不堪的人,或逃避战乱,或逃荒要饭,发现一眼泉水,于是便停下来,用石头垒起来,随手插上柳枝等,就成了井。在靠近水井的后垄搭窝棚,开荒地,生儿育女,于是就有了后垄村,后改名富垅村。该村历史悠久,村内有清代建筑的百间仓楼,村前有两水交汇的蛟龙溪。明末所建,清道光年间重建的蛟龙桥,为二孔三墩石基木身宫式大桥,共有抱围之粗木柱80余根,桥顶重檐精翘,斗拱堆叠,雕梁画栋。行政村下辖富垅、上寨里、下寨里、静溪洋等4个自然村。全村共有土地面积20429亩,其中耕地面积1329亩,林地面积19100亩,2011年全村共有住户320户,人口1392人,种植烟叶110亩。2019年6月,富垅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富垅村大源故居由周大源(周氏二十八代)于1938年首建。1945年扩建,在原有基础上墙体加高加深,扩建后主屋宽11米,深20米,占地220平米,附属一间双层土夯楼及前后晒谷坪。2020年11月,在杭州创业的周宜海(周氏第三十一代)深感使命重要,带头修缮旧居,传承祖业,历时一年余,耗资近70万,进行翻新改造周大源故居。主屋主体结构不变,屋顶、地面、内外立面、灯光、采光、排水、卫生间、卧室、楼梯等,软装做了改造与提升,既保留古民居古香古色韵味,又符合现代人生活起居与审美;创意性地增设“家史馆”和“农耕文化展示厅”,供子孙后代瞻仰历代祖辈生活与文化场景。更是党建基地、民俗研学创作基地、澄源旅游必经之地。

大源故居不远处有两口古井,井水细如麻线,水贵如油。我又一次看到这个古老的乡土符号仿佛从千年遥远的时空流过来,穿过诗经楚辞的竹简,穿过二十四史发黄的书页,滋润着周氏家族。数百年来,这两口古井水,四季长流不断,流量均匀,冬暖夏凉,冰清玉洁,清爽甘甜。霜雪天气,流动的水呼呼的冒着淡淡的白烟,仿佛会给冰冷的心也带来温暖。先秦时期的《击壤歌》里说“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路过这里的人们,大都会停下脚步,洗洗手,哗啦啦捧饮,直到喝够又才赶路。这两口古井与田地并重,像一双慧眼,看着富垅村的繁荣兴旺。



据富垅村一位长者介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前富垅村大概10来岁的孩子,在放学回家,参加一些集体生产劳动,抑或是放牛、砍柴、割草和打猪草之余,都开始用小桶学着挑水。初次挑水,尽管两桶水的平面,也都放有树枝或树叶,用以减轻振荡,但总是因为前进的摇摆,出现的上下波动,与水的波动一致而产生一种后来才知道叫共振的现象,不仅费力,而且费力还不讨好,不断将水荡出桶外,泼天洒地,待歇过两三气,好不容易到家,已只有半桶水了。不过很快,这种状况就有就改变。他们一挑水重压在肩,走路的脚步不但不能因此而减慢,反而还像小跑一般,使行走的频率与扁担闪动水桶升降的节奏一致,以保证水不因振荡而溢出桶外。除此而外,一挑水压在一边肩上,还会换肩,左肩换右肩,前桶变后桶,或者再转换过来,仿佛是表演杂技。因而,即便是你们这些没挑过水的人,哪怕是五大三粗的汉子,如果从未尝试过,也不一定会挑得成水。一席话把我们逗得捧腹大笑。

其实我小时候每天必做的功课就是挑水。我家住在后宅村龙山脚下,吃水要到村头的水井去挑。每天晨光熹微,我起床第一要事即是双肩担着父亲特地为我用杉木定制的两只小木桶到五百米开外的公用古井汲水。从我家拾级而下,走五六百米到村头的老水井去担水。老水井井口呈正方形,用条石扣着。岁月把条石打磨得光光溜溜的。井水清澈,冬暖夏凉,入口甘甜。井水像充沛的乳汁,滋养着世世代代的父老乡亲。到了水井边上,我弯下腰,学着母亲的样子一只手将铁桶扣住水面,一把急速的转桶动作,水就注满了铁桶,右手轻提铁桶,左手稳压住扁担,铁桶就上了水井,如是反复,木桶的水注满了。我身材矮小,挑两桶水一步三颤,双手抓住扁担尖,走得小心谨慎,生怕水会洒出来。走累了,我会把桶放在地上,休息一会再走。每天早上我要来回肩挑5担水方可把水缸注得满满当当。此时,母亲如释重负,用水瓢舀水分别倒入灶上的两口大鼎,其中一口烹猪食,另一口备早饭。

周大源的后人跟笔者讲述这么一则发生在富垅村的“讨口水喝”故事:一个人在烈日下走了好久好久,渴得嗓子似乎要冒烟了,见到富垅村一家人,他就去讨水喝。一位老妇很热情,用葫芦瓢从古井里舀了一瓢水,烧开后在水里撒了一些富垅高山绿茶末,那路人一边慢慢地吹着漂浮在水面上的绿茶末,耐心地把水喝了。老妇在一旁微微地笑着。过路人大惑不解,既然给了水,为何又要撒茶末?妇人解释说:“水虽无骨莫急吞,饭恐有沙需细嚼。你走急了,担心你喝水烫着噎着,撒茶末让你一边吹一边喝。”路人大为感动,送给妇人一句富含的人生哲理的诗句:“祖辈善行弘美德,儿孙仁智尚优贤。”这故事里的那位老妇是周大源的祖母。正因为周大源的祖母容人让人,尊重他人,遇事总是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没有过不去的坎儿等等这些做人的道理影响着周氏后人。祖母的言传身教,让周氏子孙后代辉煌腾达。

在中国传统村落上榅洋村,村委主任周泽焕介绍:澄源古村落里的水井是神圣的。逢年过节,村民要到井边烧香敬祀,用五谷、茶、盐等物祭水井,特别是干旱之年祭祀更勤更为隆重。每逢大年初一,家家要早起到井边烧香供纸,争先恐后抢挑第一担水(称挑银水),来年水神将赐予人们幸福吉祥。小孩满月时要“出月祭水”,带小孩拜井“见井水”。为了让小孩无病无灾易养成人,还要寄拜给井和水,取名为“水富”“水旺”“水妹”“水珠”“泽洙”“泽焕”等,以祈求水神的保佑。家中老人去世后,其子女还要丢几枚硬币到古井里,然后取水,俗称买水洗身,让老人可以干净清白地离开人间进入天堂。修水井时,不能随便说“挖不出水来”等不吉利的话,不然得罪了水神,就挖不出水来。井旁的老树不得砍伐,富有灵性,于是挂上几块红布,护佑乡民。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全村父老家长还要齐集村外的古井边举行祭祀,祈求龙王吐水,勿使井水干涸,田地得到灌溉,人畜能饮到清水,祈求风调雨顺,庄稼丰收。

又见古井里的水依旧汩汩地流着,唱着欢快的歌,在远方的游子们,每每感觉这声音便从他们的梦里响起,忍不住高歌:“美不美,家乡水……”(杨世玮)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政和要闻
    网站备案:闽ICP备2021005346号-1
    政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政和县熊山街道朝阳路3-1号
    邮政编码:353600联系电话:0599-3328985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投稿邮箱:fjzhxww@163.com
    政和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