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秀美政和 让你的生活慢下来
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政和新闻网>民俗文化> > 正文

【网络中国节·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2022-06-21 15:58:10 来源: 光明网  责任编辑: 余长青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会出现“立竿无影”的奇景。这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万物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


夏至三候为“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冬至日有一候为“麋角解”,麋与鹿属同科,为何分属夏冬二至?古人认为,二者分属阴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阳气始衰而阴气生,鹿角开始脱落;而麋属阴,所以其角在冬至日才脱落。知了也在夏至后感阴气之生,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生长所以得名。由此可见,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冬至饺子夏至面,民间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夏至日吃面有驱邪避恶之意,也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清时《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乃都门之美品。”夏至前后天气炎热,吃凉面也可以降火消暑,据说武则天还发明了一种叫槐叶冷淘的面食,杜甫的一首诗中记载了这种食物:“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热,加餐愁欲无。”夏至前后,新麦登场,所以夏至食面有“喜尝新麦,庆祝丰收”的寓意,尝鲜之外,也是对农人辛勤劳作的犒赏。


《魏氏春秋》中也有“伏日食汤饼”之说。《世说新语》中有个嫉妒美男子的小故事,“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何晏又帅又白,魏明帝怀疑他搽了粉,当时正好是夏天,故意让他吃热汤面。不过非常气人,吃完后,何晏大汗淋漓,以官服揩拭,脸色反而更加白皙,生图就是精修图。

除了吃面,在很长时间里,夏至与端午习俗并未清楚分开。“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粽子和烤鹅,是白居易所怀念的中唐夏至宴上的绝味。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大,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热在三伏,民间说“夏至三庚数头伏”,从夏至开始数的第三个庚日正式进入三伏天。也就是说,真正的暑热大约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所以在古代,精致少女们会在夏至日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物,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没有空调的时代,杨万里写过一首浅显却有趣的小诗,“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杨万里觉得太热,一直挥扇纳凉,停下来时赶紧跟大家解释,不是天气凉快了,而是手酸了,歇一歇。


夏至日有“夏至雨点值千金”“夏至无雨,三伏热”之说,降雨具有重要的农耕和气候观测意义。夏至以后,午后至傍晚易形成雷阵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很小,民谚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写“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巧妙地借这种天气,喻一对青年男女捉摸不定的情感。还有一位诗人约了朋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朋友或是因雨,或是因其它原因还未来赴约,诗人听着蛙声阵阵,闲来无事轻轻敲着棋子,看灯花落下,写得很有意韵。


小时候的盛夏时节,外婆手中的扇子一摇就是一夜,再一摇,就是整个夏天。时光的追逐一刻不停,循环往复,韦应物也在《夏至避暑北池》中说“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作为重要气候节点的夏至,正是在提醒我们,注意张弛有度,稍作休整再出发。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政和要闻
    网站备案:闽ICP备2021005346号-1
    政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政和县熊山街道朝阳路3-1号
    邮政编码:353600联系电话:0599-3328985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投稿邮箱:fjzhxww@163.com
    政和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