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尤其转基因食品安全是公众非常关注的话题。以前经常在微信群看到有关转基因的文章帖子,大多是持质疑态度的。前几天接到同学转发的帖子,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文娟有关转基因的讲座。她说,基因工程育种大部分是把同一种植物的基因序列都排出来,然后根据它不同片段的特性,比如抗病性,抗逆性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新的优质品种来,这种方法快于杂交育种。什么是转基因,她援引同事打的比方,转基因就像是把飞机的一个零件取下来放在拖拉机上,(拖拉机的)性能更好了。转基因实际上早就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了,比如胰岛素就是转基因的产品,大家用了这么多年了,没有人质疑胰岛素不安全。 转基因农作物真正开始研究是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针对一些农作物的病虫害。用于商业种植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全球范围内到目前为止,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农作物主要有四类,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木瓜。转基因棉花,就是抗虫棉,它的抗虫性基本上转的就是前些年嚷嚷最多的BT转基因,BT转基因实际上来自于一种微生物苏云金杆菌,把这个杆菌里面的一段基因片段转入棉花上,就可抗棉铃虫为害,转入玉米大豆上就可抗鳞翅目害虫为害。这种情况下产量高,而且减少了杀虫剂的使用。这个BT转基因苏云金杆菌,现在被大量用于微生物农药,很多有机农产品用的就是苏云金杆菌当杀虫剂。这和把苏云金杆菌的一个片段转到一个农作物里面原理基本上是一样的。我认为李文娟研究员的观点很有说服力,她通俗地解读了转基因的基本原理。 关于转基因的争论由来已久,最典型的是2013年两位大V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在网络上掀起的一场论战,这场论战持续长达三年时间, 还就此事闹上了法庭,法院判决他们删除法院认定的侵权微博、并且互相赔礼道歉,赔偿各自精神损害抚慰金。这场论战谁赢谁输一直到现在也无法下定论,可以说两人都赢了,也可以说两人都输了,可是双方都不肯认输。前几天在微信里收到一个帖子,题目是《刚刚,世卫组织和美国法院的判决证明:×××赢了》,说美国法院判决孟山都赔偿某园丁近三亿美元,依据是孟山都公司刻意隐瞒草甘膦会致癌的危害性,导致某园丁使用草甘膦而致癌。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无残留灭生性除草剂,对草本植物有效,对多年生杂草非常有效,但对木本植物无效,因此广泛用于橡胶、桑、茶、果园。而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属于草本植物,如果在玉米、大豆田里用草甘膦除草,也会损害玉米、大豆,而农作物人工除草是很花工、花成本的。转基因玉米、大豆就是应用转基因技术把木本植物的耐草甘膦的基因片段转移到玉米、大豆上,因此转基因玉米、大豆具有耐草甘膦的性状。种植转基因玉米、大豆就可以使用草甘膦除草,从而大大减少除草的人工成本,提高种植转基因玉米、大豆的经济效益。这个帖子把草甘膦致癌与转基因联系起来,说转基因玉米、大豆会致癌。草甘膦是除草剂,会不会致癌目前还没有定论,既使草甘膦会致癌,转基因玉米、大豆只有耐草甘膦基因,并没有草甘膦成份,说转基因玉米、大豆会致癌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前几年在微信群看到某经济学家的视频讲座,他说美国孟山都的转基因玉米小白鼠吃了,50%公老鼠得肿瘤,70%母老鼠得肿瘤;美国生产的转基因玉米主要有三种用途,一是出口,主要出口中国,美国人自己是不吃转基因玉米的,二是做饲料,三是做燃料。既然吃了转基因玉米的小白鼠50--70%得肿瘤,那么牛、马、羊、猪等牲畜吃了转基因玉米会不会得肿瘤呢?如果会,那么美国畜牧业不是毁灭了吗?实际上,美国畜牧业是很发达的,事实证明了转基因玉米是安全的。他还说,中国山东与江苏是邻省,山东人吃花生油,得肿瘤少,江苏人吃转基因大豆油,得肿瘤多;上海、广东人是吃转基因大豆油的,是肿瘤高发区。有一个有关中国人均寿命的报告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均寿命上海、广东长于其他省市自治区,既然上海、广东是肿瘤高发区,那么这两个地方的人均寿命就不可能高于其他省市自治区,事实证明转基因大豆油与致癌是没有关联性的。 在微信群我还看过一个视频,假借中国高层人士的秘密讲话,说美国某科研机构做了一个实验,把小白鼠分成三组,每组1000只,第一组全部饲料是非转基因饲料,第二组一半转基因,一半非转基因,第三组全部饲料是转基因,连续35年,结果第一组最后发展到4000多只,第二组最后保持有1000多只,第三组最后一只小白鼠在最后一年死亡,实验证明小白鼠吃了转基因饲料会影响生育能力。实际上,小白鼠的寿命最长二年半,转基因饲料对生育能力的影响是表现在当代还是下一代?如果是当代,那么这吃了转基因饲料的1000只小白鼠就没有下一代了,怎么35年后还有最后一只小白鼠?如果只是影响下一代的生育能力,那么这1000只小白鼠也会在5年后绝种。这样一分析,谣言就不攻自破了。 在微信群还传过一则消息,某组织做过调查,说目前我国有8000多万妇女没有生育能力,是因为吃了转基因食品。我国目前一共14亿人口,妇女占一半,也就7亿,除了未成年的和45周岁以上的妇女,育龄妇女大概3亿吧,这3亿中起码有2亿已经生儿育女,剩下1亿,有的还没有结婚,你怎么知道她没有生育能力?8000多万妇女没有生育能力的数据是通过什么渠道得到的?稍作分析就可知道这是谣言。 实际上转基因的原理和安全性,许多专家已经经讲过了,比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面对凤凰财经的采访时表示,转基因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保证粮食安全、增加产量的科学措施,利用转基因技术为人们带来安全和高产的粮食,并没什么不妥。转基因食品是经过合理研究及严格科学试验把关,才投入生产的。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贾士荣教授认为,到目前为止,凡是经过科学评价和政府部门的严格审批获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全世界数亿人食用后至今尚未出现一例转基因食品中毒或医疗事故。 “转基因食品中的标记基因没有直接毒性,目前也没有因转基因引起的食物过敏情况发生。”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学院院长罗云波教授介绍说。 至今无法证明转基因食品不安全,那么外源基因进入人体后是否会改变人的遗传性状呢?对于人们这样的疑虑,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张启发解释道,每一口食物中都有数以万计的基因,源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而在人类社会数百万年的历史中,从未见过食物中的基因遗传给人类的事情,这是因为各种生物间大量的基因是具有同源性的。 但是老百姓没有听懂,被网上一些不懂转基因的大V带歪了。这些搞传媒的“专家”说话很有迷惑性和鼓动性,他们讲转基因要比研究转基因的生物学家更能抓住听众的关注点,他一句话就秒杀了那些搞自然科学的的遗传学家、生物学家讲一两天的一个讲座。因为搞自然科学的人,要一步一步的证明,告诉大家我是怎么做出来的,为什么是安全的,我是怎么进行风险评估的,大家没耐心听,或者听不懂。而造谣者能抓住消费者或者普通老百姓的心理,你怕什么,我就说什么,信口开河,没有任何科学根据。造谣比科普要容易得多,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或者文化现象,社会学家应进行研究改变这种现象。 其实,广义的转基因自古就有,自然界那么多新品种出现,一是因为自然杂交,其后代产生变异,再通过自然界的优胜劣汰和人为的选择,产生新的品种,还有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品种,这一般是近缘杂交,只能产生同科新品种。水稻常规育种,只能在水稻不同品种之间进行,第一代有杂交优势,第二代开始分离,有的像父本,有的像母本,有的超亲,有的不如父母本,常规育种就是从中选育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杂交育种是通过杂交一代优势的原理通过三系或两系配套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新品种。 自然杂交、基因突变产生新品种的几率很低,常规育种要经过8代以上的人工选择,工作量大、时间长,杂交育种要通过三系(两系)配套,以前世界各国农业科学家苦苦探索没有突破,是袁隆平团队突破了,解决了中国人民吃饭问题。通过自然杂交、基因突变、常规育种、杂交育种培育新品种的方法随机性强,人为干预性差,而转基因培育新品种人为干预性强,人们可以根据育种目标采用基因重组的方法培育新品种,育种时间短。 转基因和原子能相似,它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会造福人类,用不好可能会给人类造成灾难。目前对转基因争论那么激烈,反转派无中生有或言过其实地宣传转基因食品的有害性。我们应该科学地、一分为二地对待转基因,转基因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前沿技术,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我国也不能落后,就像当年研究原子能那样,也要占领这个科技高地。极端反转派有两类人,一是商业炒作,二是利用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关注度制造谣言,扰乱中国社会安定、给中国政府抹黑。 科学界一致认为转基因技术值得研究普及,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必须在转基因技术上占有一席之地,要积极开展研究,慎重推广应用。(范渠森) 2022.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