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秀美政和 让你的生活慢下来
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政和新闻网>政和要闻> > 正文

政和县领导讲述建松政红色首府——西表村故事

2021-04-23 14:50:00 来源: 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 刘永锋  


4月22日,政和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在东平镇开展“追党史记忆·寻红色足迹·促产业发展”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

活动充分利用东平镇红色资源,创新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学习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课“搬到”红色遗址上,重温入党誓词,讲好党史故事,让党员干部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坚定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

建松政红色首府——西表村的故事:

政和县东平镇西表村位于政和县西北部,地处政和、建阳、松溪三县交界处。

西表旧名山表,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建松政红色区域首府,是建松政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先后为中共建松政县委、建松政中心县委及建松政特委驻地,中国工农红军七军团20师58团团部也曾驻扎西表,故西表有建松政红都之称,在闽北乃至福建的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政和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县,但因地处崇山峻岭之中,自古交通不便,人民生产、生活条件艰苦,从而培育出当地人民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品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自古以来在政和人民中就不乏反抗压迫和剥削的先例。唐朝末年,黄巢农民起义军横扫江南,开八百里山路越仙霞岭入闽,其西路人马经政和与建阳交界的西表一带南下,今在西表村有黄巢洞等遗迹。东路部队则经政和城关屯兵于念山(旧称黄念山,即因纪念黄巢之故),并以念山为据点,分兵击溃唐廷官军。斩杀其主将、招讨使张谨及副将郭荣,御史中丞建州刺史李彦坚也因兵败而自裁。黄巢部队于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九月入闽,当年十一月底方离开政和,驻军政和达数月之久,其间有许多穷苦的政和农民加入义军。南宗建炎二年(1128年)的叶浓起义,绍兴四年(1131年)的范汝为起义都曾波及政和。尤其是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政和人、穷苦工人黄华,率领盐工举行规模巨大的反抗蒙古统治者欺压汉族人民的反元大起义,义军发展到二十余万人,先后攻克闽、浙、赣多座县城,致使元朝统治者惊呼:“福建旧复之民户几百万,黄华之变失去四五”(《元史·记事本末》)。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遂应场(今岭腰乡锦屏村)银矿採银工人在叶宗留率领下,高举反压迫义旗,杀矿头、斩贪官,先后攻下政和、松溪、建州、庆元、龙泉等多座府城、县城,队伍迅速壮大到二十余万人,震撼东南半壁江山,后来虽在明廷镇压下失败,但其余绪仍延至十余年。清咸丰八年(1858年)三月,太平天国军队在首领杨国宗率领下攻破政和城。七月,翼王石达开也率部入政和,在政和城乡与清军及地方武装展开数十场战斗,直到七月底撤离政和,经东平、西表转战水吉,至今西表不仅有“长毛洞”等太平军遗迹,而且有许多关于太平军的传说,这些传说不仅仅是“说古”,是故事,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反压迫教育,是构成西表人民革命斗争思想的泉源,是西表这块红土地的底色。

1934年7月,以寻淮洲为军团长,刘英为政治部主任,粟裕为参谋长的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政和进入浙江。同月,红军五十八团800多人在黄立贵、陈一率领下胜利挺进政和县东平镇西表村,并在十几天时间内横扫政和西区之东平、护田、石屯,建阳回潭,连克水吉、外屯、杭头、北坑,浦城水北、濠村,松溪梅口、路桥、郑垱等地反动势力,建松政地区革命斗争进入高潮时期。

1934年9月,闽北红军再度进兵建松政地区,黄立贵、陈一在西表村主持召开建松政边区群众大会,宣布成立建(瓯)松(溪)政(和)革命委员会,杨则仕任革命委员会主席,革委会机关设在西表村魏氏祠堂。当月底又在凤池村召开声势浩大的建松政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建松政苏维埃政府,张顺礼、杨则仕分别任苏维埃政府正、副主席,政府机关设在凤池杨氏祠堂,这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的建松政革命根据地的正式诞生,并成为闽北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长征。中央红军长征后,国民党纠集数十万兵力“围剿”闽北,迫于形势,闽北分区委实行战略转移,撤离闽北首府大安街,闽北大片苏区失守。与此同时,建松政苏区的形势也十分严峻。原本在建松政一带帮助开辟工作的红五十八团,因崇安苏区形势紧张,部队奉调回闽北苏区,建松政地区空虚。为扼杀建松政新生红色政权,12月上旬,国民党刘和鼎五十六师一六八旅旅长桂振远率4000余兵众,从建瓯、水吉、松溪三个方向扑向建松政苏区。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东平、凤池相继失守,苏区领导率部退守西表村,并在西表召开紧急会议,号召苏区军民为保卫红色政权与敌人展开战斗,西表村成为建松政红色政权的堡垒和根据地。为保卫红色政权,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苏区人民在共产党领导及闽北红五十八团支持下,英勇地与国民党军展开战斗,先后进行过半岭亭战斗、车盘庵战斗、朱地上大厝战斗、五马山战斗及焦坑战斗等多场战斗,狠狠地打击了敌人,取得许多胜利,起到了鼓舞根据地群众,保卫红色政权的极大作用。

从1934年底建松政苏区领导机构迁到西表起,西表即成为建松政红色首府,在西表除了有建松政县委、建松政苏维埃政府及农协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组织外,为适应战争需要,西表还设有红军兵工厂,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兵工厂用人拉风箱鼓风,打制枪械配件,修理各种枪支,还为农协会员及群众打造土枪、长矛、大刀等武器,同时也为部队提供武器修理服务。当时因国民党封锁苏区,弹药十分紧缺,兵工厂在当地猎户和群众帮助下,利用土法制造炸药,并建立炸药厂、木炭厂、农具厂等。为粉碎敌人对苏区的封锁,苏区政府在西表建有红军被服厂。为了解决生产被服所需的布料,苏区政府通过妇女会发动各地妇女到东平、水吉等地,以各种名义购买布匹,妇女们又通过各自亲戚帮助,以办婚丧事为借口购买布匹,从而解决了红军战士的穿着问题。

为了救治红军伤病员,同时也为西表群众治病,苏区政府在西表曹氏祠堂创设了红星医院,后因形势紧张,红星医院先后迁到半岭和九节垅七井潭。1935年12月,水吉外屯大刀会勾结国民党刘和鼎部围剿建松政苏区,红星医院被烧毁,医院28名医护人员及病伤员全部壮烈牺牲。

国民党对苏区在军事上大力围剿,在经济上则严加封锁。为粉碎敌人阴谋,建松政苏区除实行土地改革,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外,还发行苏维埃革命战争公债券,流通苏维埃银行发行的纸币和硬币。同时,苏区政府对文教事业也极为重视,苏区各村都办了扫盲班,发动青年男女成立歌咏队,排演文明戏,其中有一首名为《苏区的快乐》歌谣最为流行:

黑暗社会,吃人世界。

工农不能耐,把它来打开,

变成一个光明美丽的世界。

看,分田又分地,

不要交租与还债,

生活自由自在。

建立苏维埃,

地主、豪绅、封建势力齐崩溃,

红旗飘艳艳,多光彩!

建松政苏区的存在与发展让国民党反动派极为震惊,千方百计欲将其扼杀。早在1934年12月,国民党趁红五十八团主力回师闽北苏区之机,即纠集刘和鼎部4000余兵力围剿建松政苏区。1943年4月,国民党命第三战区军政头目顾祝同部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军事围攻,在围攻福建省委驻地太阳山同时,又命闽、浙保安部队从南、北夹攻建松政苏区,并派以建阳警备司令部中将钱东亮部参谋长柴毅坐镇东平“建松政剿匪指挥部”,柴毅指挥两个营的正规军及省保安六团1500多兵力压向建松政苏区,对西表等村实行惨无人道的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烧毁西表民房100多栋,杀害地下党和游击队家属数十人,被害群众100多人,西表辖下七个小村被夷为平地,成了无人村,西表人民为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历史将永远铭记西表人民的丰功伟绩。(阮倩敏 整理)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政和要闻
    网站备案:闽ICP备2021005346号-1
    政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政和县熊山街道朝阳路3-1号
    邮政编码:353600联系电话:0599-3328985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投稿邮箱:fjzhxww@163.com
    政和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