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3日上午,由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福建省茶业协会主办的“‘生态闽茶流芳五洲,中国白茶溢香全球’福建茶界新春茶话会暨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理事会”在福州举办。政和县人大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茶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许绍卫荣获个人的“闽茶发展突出贡献奖”。 ▲政和县人大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茶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许绍卫 千年白茶,百年工夫。 政和白茶,中国味道。 许绍卫用这四句话,向大家推荐政和茶。想了一想,又添了两句: 政和好茶,香飘世界。 “你看他,抓白茶头发都抓白了。”周元火半调侃半认真地说。周元火是许绍卫相交30多年的好友,也是《政和茶志》的副主编。 2008的政和茶业,总体实力不强。全县茶园面积7.5万亩,年产量0.8万吨,茶业总产值仅1.3亿元;政和虽有闽红三大工夫之一的政和工夫,与政和白茶一样,知名度不高;产业基础也较差,厂房破旧、装备落后等。 “心情忐忑。” 2008年,许绍卫担任政和县茶业协会会长,将部分工作重心转向政和茶产业。2011年,时任政和县委书记廖俊波,更加重视政和茶产业发展,希望组建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许绍卫任组长,主抓政和茶产业工作。许绍卫依然记得当时的感受。 “感受到领导的信任,又深感茶产业发展责任重大。”他说。 “红茶、白茶一起抓,多少难呀。”讲到当年面对的情景,许绍卫的眉头紧蹙、眼神犀利,神情始终较为凝重,这是他面对政和茶业发展的标准表情。 他生于政和,长于政和,工作在政和,从担任乡镇领导开始至人大副主任,都与茶业打交道。因此在2016年,政和县委书记黄爱华希望许绍卫继续担任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带领政和茶产业继续向前发展。 从忐忑到自信,许绍卫花了整整10年的时间。 2018年,政和全县茶园面积11.1万亩,年产量1.32万吨,产值12.03亿元。全县茶叶加工企业280家,通过SC认证企业44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规模以上企业16家,中国白茶十强企业3家,提名企业2家,首批获得授权使用“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企业5家,出口备案企业3家。 “他是我们茶产业的头。” “我们都叫他茶头。” 总有人问他,觉得哪一家茶最好? 为了避免陷入有失偏颇或被有心利用的境地,他的答案往往都是:“都好。” “我脑子好用,灵光呀。”他说。 “他讲话也直,总是站在我们企业角度为我们说话。”闽辉名茶总经理叶昌飞说。 嘴唇轻抿,眼神专注,侧耳倾听,在听到提到他时,微微翘起的嘴角不小心跑出了一些笑意,这也是他标志性的笑,像个被表扬的老顽童。 我问叶昌飞:“许主任评茶水平如何?” “还可以。”叶昌飞说。 “他经常会考我。”话音还没落许绍卫就忍不住笑了起来,对“还可以”这个评价并没有不满。 “我们厂房的地什么的都是许茶头给我们解决的。”泰云春执行董事长陈芳芳说。 “我都跟他要了20年地了,至今都没批给我...”一旁的好友周元火埋怨到。 许绍卫应了句:“你要地来干嘛?” “盖房子呀...哈哈哈哈”周元火没崩住,笑了起来,一旁的许绍卫也跟着笑了起来。 谈到如何在茶博会卖茶,泰云春茶业董事长吴碧海讲得正兴致盎然。 “茶叶卖光光,他就买手表。”许绍卫接过话。 “这个你都知道。”许绍卫露出老顽童的笑,接受着其余人的惊讶。 “这些年,许主任确实对我们都很关注。”做茶叶流通生意十几年的杨上玉表示。她说,近几年政和茶价格在不断上涨,许绍卫不仅经常对商家表示关注,也主动引荐客户,降低商户销售压力。由40家乡镇茶企抱团成立的政和县茶叶加工行业协会会长倪昌才也提到,“许茶头对我们的模式很支持,一直也很关注进展。” “他们讲我很坏。很会讲他们,但是他们很爱我讲。他们很爱我的。”他的自信中还带点小骄傲。 建设生态茶园3.6万亩,示范带动5万亩,实现了100亩以上连片茶园的机耕道和步道水泥硬化;SC企业共新、扩、改建标准厂房58569平方米;先后引进和购买色选拣梗机25台,建立日产白茶2.5吨的控温控湿白茶萎凋生产车间,建立白茶生产流水线13条,建立红茶控温控湿加工生产线5条,建立空气能白茶萎凋生产线3条… 对政和茶企茶农的困难和问题,桩桩上心; 对政和茶企的故事和发展历程,如数家珍; 对政和茶业的历史和发展方向,侃侃而谈。 每到一家茶企,寒暄不过三两句话,许绍卫就开始说起近期的计划。 “你懂我意思吗?”是许绍卫的口头禅。 茶行业的发展有其特殊性,许多从业人员一辈子扑在茶叶制作上,比如叶昌飞,对茶业政策、经营不甚了解;比如政和白茶馆的40家乡镇茶企,对茶叶流通、销售不大擅长;比如泰云春茶业,对品牌宣传、推广知之不多…因此,他总是将每个项目、每项政策、每个方法细细解释,直至对方理解。 福建省政和云根茶业有限公司和福建省闽辉名茶有限公司是去年在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举办的“中国白茶十强企业”评选活动中分别获得“中国白茶十强企业”及“中国白茶十强提名企业”的两家茶企。许绍卫不仅对中国白茶十强茶企给予关注和支持,对政和更多需要扶持发展的茶企也给予同样关注和支持。 当闽辉茶业的总经理叶昌飞提起近日的相关申报项目,他立即打电话了解相关情况,直接反馈;泰云春茶业的执行董事长陈芳芳询问参展计划,他细细说来;二五区茶业董事长卓建华对支持政和白茶馆表示疑惑,他从宏观、发展角度详细解释半小时… 收起老顽童似的笑,也收起“爱开玩笑”的心,不再时不时扔个段子,话音未落就“哈哈哈哈哈…”笑了起来。从满脸笑意到一本正经的转换,不过0.5秒。在讲述时,他不急不缓,慢慢道来,神情严肃、目不斜视,将意思传递给对方。 “茶旺则百业旺,茶兴则百业兴。”这句古老的谚语,许绍卫始终在践行。 2010年,政和工夫荣膺中国驰名商标,现今品牌价值达33.68亿元;2007年,政和白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定,2009年获福建省著名商标认定,现今品牌价值达近50亿元。 谈到茶业日常工作,许绍卫说每一天都不一样。 “要遵循不同季节安排茶事工作。从茶园管理、生产加工、品牌宣传、产品销售等全产业通盘考虑,周密安排工作部署。或深入茶区、茶企了解茶叶当天情况,或跟踪项目实施进展,或谋划品牌推介、参展等各项茶事活动。” 短短几句话概括了全年的茶事工作,如细细说起来,每一天从早到晚总是说也说不完。 工作中总有一些值得骄傲的成就,《政和茶志》就是许绍卫最大的骄傲。 《政和茶志》由许绍卫任主编,政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周元火任副主编。全文55万字,设建制与区划、茶叶发展史、茶叶种植、茶叶种类、制茶、茶叶销售、茶文化、茶人茶企、管理等10条51节大事记、附录、图片彩照100版。2015年底开始筹备,2018年10月正式出版。 在后记里,许绍卫写到:“千年来,政和尚无一部关于记载政和茶叶历史的专著,这部《政和茶志》的出版,弥补了这项空白,也算圆了我的一个愿望,心情十分激动。” 翻看茶志时,看到前两年的一张照片,他的头发还是乌黑油亮。 他说:“你看当时多少好看,现在都白了。” 我表示疑惑。他说:“那是染的。”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但对于茶志的内容,每一个细节都是严谨的。 他提到,在编撰茶志时,有一位民国时期的政和商会会长李翰飞对政和茶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巴结官府、广交权贵,以商场之利,通过高利盘剥的办法,迫使破产农民低价典押出卖土地,于1951年作为恶霸被镇压。经过研讨,最终决定写进茶志,但也将其结果补充进去。 这种严谨在他的茶业工作中也随处可见。 在政和白茶地理标志申请成功之后,再大力宣传,有依有据。 “这样才派头起来。”他说。 而上过山、下过乡、插过队的知青许绍卫,不在意工分比别人少,但却对科研成果引以为傲。 2000-2007年,担任科委主任、科技局长期间,其参与科技研究项目“名特优茶叶加工技术研究”获南平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绿色食品茉莉花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获南平市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福建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还荣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厅2003年度星火计划先进个人、全省科技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是个学霸没错了。 “福鼎白茶是美女,政和白茶是才女。” 总有人将福鼎白茶和政和白茶进行比较,这是许绍卫的答案,“各有千秋。” “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这是他对政和茶业未来的发展宗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 稳定现有面积,打造生态茶园,提高绿色发展,提升茶农效益,做大做强茶产业; 2.建成全国第一个中国白茶城; 3.政和白茶驰名商标通过认定,提升品牌价值; 4.扩大SC企业并全部纳入可追溯管理体系管理,企业基地茶园实现病虫绿色防控,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5.培育茶叶集团公司,增强龙头带动作用。 “质量安全是茶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这是许绍卫在访谈中屡次强调的;宣传推广也是政和白茶品牌价值提升的关键,他一直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和推进。 十余年茶业工作,虽白了头发,却热情依旧。 许绍卫,令人敬佩的“政和茶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