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岁月流逝,转眼父亲离开我们又整整三年了,三年的光阴仿佛就在弹指一挥间。父亲离去的悲痛在一两年后渐渐被我们忙碌的生活淡化了,但父亲的身影永远烙印在记忆的最深处。随着年纪增长,也许是自己经历了太多生活的酸甜苦辣才慢慢读懂父亲养育我们艰辛。近年来,我越来越怀念父亲,父亲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总是在我脑海中放映,也总是不经意间已泪水汪汪。 父亲是个地道憨厚本份的农夫,养肓我们六兄姐,可想在那在那个年代是多么艰苦,父亲出生在二十年代,经历旧社会劳苦,以及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的饥饿;七十年代文革时期社会动荡;八十年代农村改革大变迁。但他像千百万家农民一样热爱土地胜过热爱他的生命。 时光无语,往事如烟,每次回澄源老家,到了村口,举目远眺生我养我这片土地。远处,似乎看到当年父亲赶着那头老黄牛穿行在那散发淡淡泥香田地间;似乎又看到在夕阳余晖中父亲那布满沧桑的笑脸,微风吹动那金黄稻穗,父亲正拿着镰刀熟练地割捆着水稻;似乎又看到父亲顶着炎炎烈日拿着锄头平整着秋后的土地,滴滴汗水洒在他挚爱的这片热土;似乎看到当年我们兄弟访家后他到村口送我们远行依依不舍的神情。 也不知从何起,老家人们悄然离开他们父辈眷恋那片热土,携家带口拥挤到政和这小县城及到全国各地打拼,这片土地也失去了当年那份气息,田间路口再也没有昔日见到农忙时节父辈们劳做的身影,家家户户屋顶上再也没有见到袅袅炊烟,村口巷头再也没有孩童们嘻笑打闹的笑语。然而时光在无声无息,家乡的一切也在不经意变化。父亲也随着大哥和母亲来到县城,父亲刚到城里开始不很习惯,后来也帮四哥家开的工厂食堂里打些下手:批柴,扫地之类,找到生活情趣也就慢慢融入县城生活。最让父亲欣慰是三哥争气,在部队提干后,让父亲脸上有了更好光彩,并且我们兄弟都在县城成家立业安居,儿孙满堂更让父亲倍感知足。 父亲永远离开我们,但父亲和我们在一起美好生活回忆边同一个时代的变迁都远去了,也许天那边父亲怎么也没想到,我们国家在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惠农政策也普及到农村,新农合医疗也有进一步完善,更可喜的是计划生育开放二胎政策后,做为小儿的我在四十多岁还喜添贵子,,可惜父亲永远离开我们,再也没能见到。 如今家乡的面貌每天都在日新月异改变,人们生活也越来越好,但对父亲的思念就像积藏的那壶老酒,苦涩并带酸甜。又一个清明节到来,真心想在您坟前再磕三头,愿你在天堂幸福,来生有缘我们还做你的儿子。(陈跃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