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秀美政和 让你的生活慢下来
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政和新闻网>文化政和>文学文艺> > 正文

从无巢、筑巢到空巢、多巢

2018-11-06 22:26:37 来源:   责任编辑: 徐钊  

                                                  作者: 吴美焕



我是出生于旧社会的穷苦放牛娃。解放初期参加革命工作后,从剿匪、支援抗美援朝、减租减息、开展土地改革,到掀起农业合作化,直至文革,在那个艰苦奋斗、激情满怀的年代,大家吃的是一锅饭,睡的是一张床。至于这张床,是公家分配的,还是借用老百姓家的;是两人合睡,还是单间独铺,都听组织安排。过去即使是从乡村到县城开会,也是在庙宇、会馆、茶厂等一些宽大的公共场所打通铺。后来条件稍好些,进城开会可住招待所,但也是一间多铺且两人同铺。1975年我和爱人先后调进县城工作,全家首次分配到了一间约20平方米的公房,并由公家搭盖了一间简易厨房。后来虽几易公房,住房条件逐渐改善,但就个人家庭而言,仍是“缺巢”。

二十世纪80年代初,我的孩子三男一女陆续从院校毕业或从部队复员转业回政和老家安排工作,一家6口挤在三室一厨的公房里。1984年底,考虑到公房制度开始改革,子女也将陆续成家,我们决定申请批地建房,很快在规划区域批得地基,并抓紧设计、筹款、备料。全家自力更生,土洋结合,很快就破土动工了。全家齐心协力建起了一座建筑面积为18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三层楼房。虽然全家用了好几年才还清债务,但建房后子女们陆续结婚生子,三代同堂,生活舒适。这让我感觉到了“筑巢”的快乐、“有巢”的幸福。

上世纪90年代后,子女们陆续离开县城,都在外地买了房,安了“新巢”。我和老伴退休后,舍不得离开这个“老巢”,心甘情愿留守,精心营造自己的“安乐窝”。我们在屋旁院角栽果、养花、种菜,还利用楼上走廊、阳台等空间养了好多箱蜜蜂,既美化了庭院空间,享受了生态美味,充实了退休生活,还让在外拼搏的儿孙们有了随时可以回来舒适歇息的“老巢”。

近些年来,随着我和老伴年龄增长,经不住子女的反复规劝,终于依依不舍地抛下“老巢”,于去年来到厦门的“新巢”定居,让后辈们便于就近陪伴、照顾,而老家的旧宅也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空巢”。我们家从“无巢”到“筑巢”,再由“空巢”到“多巢”的历史变迁,是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富强、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缩影和真实写照。对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和日新月异的崭新生活,我充满无限感慨、感念和感恩!(作者系原政和县工商局党总支书记、退休干部,今年86岁)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政和要闻
    网站备案:闽ICP备2021005346号-1
    政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政和县熊山街道朝阳路3-1号
    邮政编码:353600联系电话:0599-3328985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投稿邮箱:fjzhxww@163.com
    政和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