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祖国,这里有我”时,感觉一切都格外有意义 每次传来北斗任务圆满成功的消息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04所的北斗任务软件评测团队总是无比激动。这支平均年龄28岁的团队,是北斗系统的软件“体检师”,一直以“啄木鸟”的劲头把好软件质量关。 面对北斗卫星研制、发射周期紧、技术新、算法复杂等困难,项目团队经常封闭测试、集中加班,先后发现了300余处问题和隐患,包括影响导航任务通信、数据采集、姿态计算等方面的问题50多个。 “参与任务以来,每天都开启头脑风暴,将软件的每个功能和性能印刻在脑海中,秉承‘不轻视一处疑问、不放过一个问题’的原则,逐行排查代码可能存在的漏洞。同时,也亲身感受到了软件测试的价值和乐趣。”多次带领团队承担北斗导航、量子卫星、暗物质卫星等软件评测的李丽华说。 参与北斗地面系统研制的中国电科20所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5岁。无论是在试验室、机房,还是在野外,从漫天黄沙的西北到风光旖旎的东南沿海,总有团队成员的身影。团队在高原建站时,海拔超过4500米,氧气含量严重不足,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很多人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情况。但是,每当他们路过高原监测站,看见石碑上写着的“祖国,这里有我”时,感觉所做的一切都格外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