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人家,水绿山青天蓝;叮当桥上漫步,古渡岸边徜徉…”19日晚,一曲《醉美石圳》从政和的一座茶楼里飘出,而这首歌的作曲者吴雄,正和他的茶友们聊着他最爱的音乐…… 一曲笛音,他开始爱上音乐 今年53岁的吴雄是在政和石门村长大的,小时候常常能在村里见到村民聚在一起吹笛子,拉二胡。小学三年级时,有次在回家路上,他被一曲悠扬的笛音吸引,不知不觉停下了脚步。就在那一刻,他心动了,回家后央求父亲给自己买一支笛子,但家里的条件并不允许他有这个“奢侈”的愿望,懂事的他便自个儿跑上山砍竹子自制了一支竹笛。“哪里会做什么笛子,胡乱在竹子上挖几个洞,咿咿呀呀就吹起来了。”吴雄笑着回忆,当时根本就是在乱吹,可是听到有声音响起来,也让他乐上了好半天。 上高中后,吴雄拥有了人生中第一件真正的乐器——口琴,并且还从邻居家借了简谱像模像样地自学起来,平日里听到广播在播放音乐,也会轻轻地跟着哼唱。他自嘲:“那时不爱读书,把功夫都花在这上面了,毕业就回到政和水泥厂工作。” 他最初的作品,就是在水泥厂诞生的。“一起工作的伙伴不少人都喜欢音乐,大家筹钱买了留声机,闲下来就听歌唱歌。”吴雄说,他也有心系统学习如何作曲,看到报纸上一个作曲函授班的广告,他马上报了名。他开始尝试着作曲,从简单的儿歌入手。一段时间后,他看到县文化馆征歌,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自己作曲的《每当我想起你的名字》邮寄了出去。后来收到县文化馆征用通知,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没多久,吴雄从水泥厂辞职了。接下来很长时间,他打过工,办过厂,开过酒楼,甚至同时兼职两三份工作,为了生活奔波劳累,他不再有心思写歌作曲,慢慢的也把曾经的爱好遗忘了。 一次对话,他重拾作曲爱好 2011年初,吴雄学会了上网。他与同样喜欢音乐的网友聊天时,听到对方说起会作曲,不甘示弱地表示自己也会。聊着聊着,吴雄把曾经尝试作曲的经历告诉了对方,也说起已经二十多年没动过笔。在网友的鼓励下,他拾起曾经的爱好,开始了新的尝试。 这些年的生活经历和感悟,成了他灵感的来源,曲调中流淌着劳动人民淳朴、乐观、积极向上、豁达的情感,也成了他独有的风格。当年11月,他在中国原创音乐基地注册账号,上传发表了第一首原创歌曲《秋日丝雨》,第一次亮相就惊艳全场,点击率很快就破了十万。妻子、儿子成了他的“头号粉丝”,并支持鼓励他继续创作;网友们的留言,也给了他更多的信心和动力…… 不是科班出身,他努力自学音乐理论基础,遇到不懂的就虚心向专业的网友请教。文字功底较弱,他报名上电大学习汉语言文学,增加文学涵养。工作时间太忙,他就抽出空余时间写曲,有时突发灵感,拿起手机录音就哼起来。每当新的作品完成,妻子和孩子作为第一听众,会给他意见,他也会把新歌上传到网上,让网友们进行点评,随后再进行修改。 2014年8月,第一次参加全国大型音乐展演活动,吴雄就拿到了作曲银奖的好成绩。渐渐的他开始在圈里小有名气,请他帮忙作曲的朋友遍布全国各地。内蒙古的一个女歌手,慕名找上门,带着两首歌词请他帮忙谱曲,如今其中一首《只要心中有爱》成了这位女歌手的主打歌,每次演出的必唱曲目。而这个草根出身的业余作曲爱好者,也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先后成为中国大众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 一次合作,他定下一个目标 在中国原创音乐基地网站,记者看到吴雄参与作词作曲的原创歌曲共有120首,其中12首已经在全国卡拉OK上架,歌曲点击率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总人气超过千万。《腾飞吧,天悦》、《走向蔚蓝》、《黄河情》、《我守在祖国的边防——艺海追梦》、《回家》……单看名字,就能感受到吴雄选择谱曲的歌词都充满了浓浓的正能量,爱国爱家的思想占了绝大多数。 2013年底,吴雄与南平市群艺馆合作,创作歌曲《美哉闽北》,当这首歌在朋友圈走红,唱响闽北各地时,他就在想,能不能把家乡的美好通过一首首的歌曲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政和?这两年,他的作曲渐渐娴熟,于是开始把这个想法付诸行动。 《故乡政和》是吴雄献给家乡的第一首原创歌曲。这首歌作词作曲都是他,歌词包含了政和因茶得名的历史、当地的美食美景等。吴雄告诉记者,当这首歌在朋友圈流传,听到网友评价“作者是个真正了解家乡、爱家乡的政和人”时,他感到特别骄傲。 “只靠我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吴雄告诉记者,在政和文化馆老人合唱团里,他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伙儿集思广益,已经创作出好几首赞美家乡的歌曲。《梦中的小河》带着大家来到鲤鱼溪与鱼同乐;《美哉佛子山》唱出原始生态林千年的秀美风光;《醉美石圳》则是为这次紫薇文化节精心准备的。 “悠悠的岁月铭刻着乡情,白茶小圳处处升腾着希望……”《醉美石圳》的歌声萦绕耳旁,升腾着希望的又何止石圳,政和的美好或许将乘着这些乐曲,让更多的人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