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秀美政和 让你的生活慢下来
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政和新闻网> 文化政和> 政和人物 > 正文

88岁抗美援朝老兵陈盛婢的幸福生活

2016-04-13 15:20:18 刘永锋来源: 《时空政和》公众号  责任编辑: 若水  
 

     到陈盛婢家采访,时值午饭时间。88岁老人陈盛婢正在吃着软软的饭,虽说一口牙齿早已掉光,可他吃得很香,老伴刘家蕊不停地给他夹菜。  

     “为了爷爷、奶奶能吃得上可口的饭菜,我们一家人早已经习惯吃很软的米饭了。正在读七年级的孙子陈禹默说道。  

     陈盛婢是抗美援朝老兵。他在1951年初参军,并参加了当地的剿匪战斗,在杨源乡深坑洋大坂抓捕了包括土匪头张荣在内20多土匪,打击了当地土匪嚣张气焰。1951420日,他到建瓯集训,学习投弹等基本功训练和进攻战、防御战等战术训练。8月份,他在黑龙江强化学习两个月,被编入了27842383812班,随队伍出发到朝鲜打仗。

入朝的路上,陈盛婢和陪队步行到河边,正在经过100多米长的大木桥时被敌机发现了,敌机疯狂乱炸,桥被炸断了,走路的士兵、骑马的军官都成了靶子,许多人掉进冰冷的河里冻死了,那次我军共损失了130多人。幸运的是陈盛婢躲过了一劫,过了河。

     陈盛婢参加过许多战役,其中最有名的是上甘岭战役。陈盛婢所在的营接受了配合进攻任务,把敌人打退了 20 多里地,打死敌人 2000 多,后来内部出现了特务和叛徒,向敌人告密说我军没粮、没子弹了,敌人趁机反攻,打死了我军 1000 多人,这样陈盛婢和队伍与敌人进进退退,最后陈盛婢他们跑到了 39 线,敌人呆在了 38 线,一直对峙着。

1953 5 月,抗美援朝胜利了,陈盛婢随部队回国休养, 1955 年,陈盛婢退伍回到老家杨源洞宫村禾坪自然村。

      1960年,已经退伍五年的陈盛婢在媒人说合下,与镇前下庄的刘家蕊结了婚。当时陈盛婢32岁,刘家蕊17岁。共生有两儿两女,大儿子陈必兴在县农业局工作,大媳妇王泽玲自己创办七星幼儿园;小儿子陈华新和儿媳妇周芳玲都在石屯中学教书;大女儿陈丹华住在稻香,小女儿陈金花在上海经商。

      “我们俩和和睦睦牵手走过56个年头,没有拌过嘴,没有吵过架。刘家蕊回忆起结婚后的那些事儿。

       “我家老头子是很勤劳的。在公社做公分那伙儿,陈盛婢每天早晨天一亮就去自己菜地做活,做完活回来后又急匆匆地跟着集体去劳动;中午空闲时间,又上山做点私活;傍晚集体劳动回来时,他又顺便砍点柴火放在尿桶里挑回来。别人家常常没有柴火烧,我家的柴火却烧不完。刘家蕊自豪地说。为了让陈盛婢能吃上一口热热的饭菜,刘家蕊点着竹蔑照明,在深更半夜就起来做饭给陈盛婢吃。俩人相互配合,把艰苦的岁月过得有滋有味的。

  “我家老头子很爱帮助别人。乡里邻居总有需要帮助的时候,陈盛婢常常伸出援助之手。村里有一个叫陈家强的人40多岁因病去世,留下四个小孩子,常常冷饥挨饿不说,每到插秧收获季节,总是少人手,陈盛婢常常抽空帮忙。如今陈家强的儿子陈清从外地回来,总要到陈必兴家里看望陈盛婢老人。刘家蕊说:我家老头子每次回和平村住几天,家家户户总会请他吃饭,回来时大家总会送很多当地特产给老头子带回家。  

     “我听大姐陈丹华讲,我父亲和母亲从没有红过脸。陈必兴说。在大女儿陈丹华两岁时,陈盛婢有一段时间爱上了打牌,常常不按时回家吃饭。有一次,陈盛婢打牌又过了吃午饭的点,刘家蕊煮了两个鸡蛋端到了他的面前,叫他慢慢吃,不管是赢还是输,今后不打了行吗?刘家蕊征求他的意见,陈盛婢从此以后没有摸过牌。 

     如今,陈盛婢每天上午到外面遛上一圈,老伴会在家高高兴兴地为他做着可口的饭菜等他回来,等着儿子们回来。儿子儿媳妇希望两位老人不要操劳家务,可这两位老人总是闲不住,做完家务还结伴去捡茶针。刘家蕊说:不做点事情,会觉得难受。

  陈盛婢和刘家蕊俩位老人,牵手走过半个世纪。如今他们住在大儿子陈必兴新盖的大房子里,每到节假日和周末,儿女们领着孙子孙女一大帮来看望老人,一家人其乐融融。

    

                    《时空政和》公众号  《政和资讯报》记者  刘永锋    文/图

政和要闻
网站备案:闽ICP备2021005346号-1
政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政和县熊山街道朝阳路3-1号
邮政编码:353600联系电话:0599-3328985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投稿邮箱:fjzhxww@163.com
政和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