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时候,我的朋友F先生辞职了。 跳槽这事儿太常见,无非是从一家公司辗转到另一家,每年我身边总有人辞职有人跳槽,何况F先生工作七八年有慧眼青睐也是很正常的事儿,对此我并不觉得奇怪。 然而,事情并不如我想的那般。 F先生告诉我他不准备再做图书编辑了,打算换个喜欢的行业重新开始。说实话,当我听到F先生这句话的时候,我是震惊的。
因为F先生已经年过三十,大学毕业到现在,八年的时间一直从事的都是编辑职业,独立负责过几个大的项目,也颇受领导赏识,如今改弦易辙等于放弃一切。 F先生的宣言一出口,也引得我们朋友群讨伐声一片,大家一致觉得这个决定太冒险了。事实上,这样的结论也确实在F先生找工作的时候应验了。F先生在最初的两个月很少接到面试通知,即使偶尔得到机会,也常常是无疾而终。 朋友们都觉得F先生重回编辑岗位是最正确也是最理所当然的选择,一群人纷纷站出来劝他。 F先生却只是笑笑不说话,然后就消失了。 就在大家的话题告别了F先生,转而讨论跌跌荡荡的股市行情,各个都没力气再说话的时候,F先生从万年潜水状态浮出了水面,在群里宣布了自己已经入职互联网行业,而且薪资待遇高之前一筹的消息。 群里沉寂了这么多天,终于沸腾了一把:“你是来拉仇恨的,赶紧发红包!” F先生爽快甩出大大的红包,我们抢得手嗨也不忘溜嘴皮儿。 我私下恭喜F先生攒了好运气,他苦笑:“哪有什么好运气,不过是不甘心罢了。”
F先生跟我说,几个月求职受挫的现实和朋友们的意见都让他觉得心灰意冷,想听从大家的建议继续做编辑去。那天晚上,他坐在阳台上喝着啤酒解闷,准备第二天就开始找份编辑工作去做。酒后回到房间,他躺在床上睡不着,睡姿换了几个,最后摸到了膝盖处的一道疤。 这道疤是高考之后留下的,那年高考他的成绩并不理想,分数只能勉强读个三本。F先生不甘心,干脆撕了录取通知书准备复读,奈何他们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好,父亲劝他就此放弃读书早早工作。F先生当然不肯,于是整个暑假他靠在建筑工地做杂工赚到了复读的学费,第二年拿到了南开大学的录取通知。 而那道伤疤,就是F先生当时在工地干活时磕伤的,只不过随着时间流逝,它变浅变淡了许多。 F先生躺在床上想:既然之前我都不怕打到曾经的自己,现在为什么轻易就退缩了? 他从床上翻身而起,拿出一张白纸分别列出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然后查找了相关资料,最后将求职范围锁定在产品运营,然后决定对自己的劣势一条条攻克。 两周后,汲取了基础知识的F先生根据知乎上的求职经验修改了自己个人简历,并附上了两篇自己写的产品文案。 关于无相关工作经验的问题,F先生是这样做的。在他更新了简历之后,开始每天刷新招聘平台,目标锁定招聘产品运营的公司,然后一家一家打电话过去,居然得到了不少面试机会。 F先生每天都很快乐地去参加面试,不抱着求职的目的而抱着学习的态度去面试,每一次面试结束,回到家的F先生就会把面试官的问题整理出来,对已经掌握的问题温故一番,对不明白的内容就求助万能的网络来解惑。
另外,关于数据分析的问题,F先生在朋友的关系结识了一位运营经理,请对方吃饭的时候,对方给了F先生很多中肯的建议,也传授了许多职场经验。然后,F先生还尝试着自己开了微信公号,慢慢打理慢慢学习。 三个月的时间,F先生学到了很多互联网知识,保持了做编辑时的敏感,每天都在关注最新资讯,同时,他也跑了很多家公司攒足了面试经验。所以,后来收获心仪公司的Offer于F先生而言就不再是困难的事儿。 F先生的故事让我想起一位娱乐圈的大腕实力派影帝梁朝伟,前段时间他刷爆朋友圈的影评《听见流星的声音》里提到自己曾经是家用电器销售员,后来在周星驰的劝说下违背父母意愿去考了艺员培训班。 然而,我想说的是,如果梁朝伟读过艺员培训班之后没有大红大紫,而是一直做个跑龙套的路人甲,你是不是就要说,“热爱没有什么,任性最终是要付出代价的!” 工作了几年的你,即使做着不喜欢的事,没有更换跑道的勇气,也失去了提高人生的“容错率”的力气。但是,人生总是会有意外的,你有百分百的把握笃定自己保持现状只会更好不会更糟吗? 你以为生活只盛产残酷,却忘了它残忍的同时也自酿芬芳。你不够果断害怕坎坷,身边却总有人不断在向你展示一个真理:只有输过的人,才会赢得漂亮。 所以,热爱演员这个职业如梁朝伟会说:“我理解的成功,不是衣食无忧,不是获奖无数,而是你能否真正享受每一次努力的过程。”言下之意,因为热爱即使做个路人甲又有何妨。 而工作了几年的你,租住在公寓而不再住地下室的你,有了少量积蓄尝试理财的你,点餐不再考虑价格的你,究竟还敢不敢为了自己的喜好,为了自己的生活,以积极的姿态来提高自己人生的“容错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