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戏”又称“四平腔”,由明代中叶时期流行的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演变而成,嘉靖年间盛行徽州(安徽省歙县)一带。明末清初,四平戏传入福建政和。清中叶后,四平腔为安徽徽调、江西婺剧等剧种所吸收,成为常用腔调之一。而作为曾经独立的地方剧种的四平戏渐渐消失。戏曲史专家们也都认为它不复存在了。就连《辞海》的释文中也称四平戏不再以独立的剧种存在。然而,在闽东北大山深处——政和县杨源乡,在一群老民间艺人艰难的守护下,四平戏却以历史的原貌,年复一年地上演着。那高昂粗犷、诙谐风趣的唱腔,带着历史的沧桑,穿透层层障碍,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延续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