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简体 | 繁体
搜索
举报邮箱:zhzx3321596@163.com
举报电话:0599-3321816
首
页
政和
政和要闻
平安政和
新闻
时政新闻
城乡动态
文化
政和旅游
古村古镇
政和
民俗文化
文学文艺
政和
茶业新闻
竹业新闻
产业
政和企业
特色农业
政和资讯报
政和人物
学习园地
教育之窗
专题
专栏
时评
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政和新闻网
>
政和产业
>
竹业新闻
> > 正文
竹之韵: 篁篁竹海构筑“绿色金库”
2014-07-09 09:50:51
林志明 黄 伟 徐庭盛
来源: 本网原创
责任编辑: 郑轩欣
政和一根竹
本网讯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46万亩竹林层层叠叠,郁郁葱葱,汇聚成令人叹为观止的“绿色金库”;这是一个蓬勃的产业。竹制品6大系列上千个品种,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和东南亚、欧美70多个国家及地区,旅游工艺品竹茶盘销售量占全国市场的70%;这是一曲激越的乐章。政和县以后发优势,凝心聚力,秣马厉兵,突出重围,短短十几年,一跃成为“中国竹具工艺城”,演绎了一出荡气回肠的“竹子革命”的故事——海拔千米的政和县铁山镇高林村,建在竹林下的新农村小区特别耀眼。12月初,记者来到高林村,村民们正忙着砍竹和抚育。
“秋冬季节天气晴好,正是垦复抚育的好季节。现在毛竹价好,10年前,一根10厘米口径大的毛竹卖8元,现在能卖22元。”正在村后竹山上劳作的村民何日吉家有40多亩毛竹,卖毛竹年收入2.4万元左右。
“1991年村里把集体竹山分到户时,这里就像荒山。”何日吉指着一片毛竹粗大、修长的竹林说,“当时的竹山长满灌木、芒萁,地表板结,毛竹稀稀拉拉又黄又老又小。”他在这片山上下了狠功夫:最早是劈劈草,后来进行锄草、深翻;2004年后,施肥、稻草覆盖、滴灌、号竹、勾梢等丰产技术广泛运用,竹山管理走向科技化。“现在,林业部门给我们发放了竹山管理农事表,我们照着做,就像管菜园子一样管竹山,毛竹一年比一年大。”
靠着精心管理竹山的收入,去年,53岁的何日吉花了21万元建了一栋占地102平方米、建筑面积278平方米的三层新房,大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功能齐全,楼顶上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何日吉一家过上了“城里人生活”。
从1991年以来,高林村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竹山开发热潮,如今的高林村竹海莽莽,1.3万亩毛竹林里“株株都是摇钱树”。最近6年间,村里还开竹山机耕道上百公里,新增竹林2300亩。
政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深厚肥沃,非常适宜毛竹生长。新世纪以来,政和竹产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2004年,县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把竹业列为县重点主导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鼓励竹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004年到2011年,全县竹林快速扩大,总面积扩大到46万亩,总立竹量达到6000多万根,亩均效益从2004年不足300元提高到700元左右,竹山效益大幅提高。全县竹山管理走向科技化,丰产技术的广泛运用,使竹产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
至目前,政和县毛竹面积在万亩以上的乡镇有9个,其中星溪、铁山、岭腰三个乡镇毛竹面积在6万亩以上。
连绵的竹海,成为政和一道独特的风景,更似取之不尽的“聚宝盆”。
竹之艺:
件件竹具堪称“天然精品”
“由于一半以上林区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区,政和的毛竹竹节长、竹片厚、纤维度高、密度大、抗拉和抗压性强,而且毛竹产出周期短,有着加工方面的天然优势。”副县长兼林业局局长何宋林说。
政和县的竹品种共有27个种类。政和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几乎离不开以竹为材料的各种用具,农事用的竹箩、竹筐、竹篮、竹篓、竹簸箕等,捕鱼用的鱼簖、鱼罩、鱼笼、钓竿等,交通运输用的竹扁担、竹杠、竹轿等,生活用的竹椅、饭桌盖、竹茶桶、竹碗、竹筷……这其中,不少器具既是日常用品,又不啻是具有民俗特色的工艺品。在这里,每户人家都有人会做竹具活,有的还是能工巧匠。
然而,过去,政和毛竹除了被农家人用来制作生产生活用具外,极少被加工成工艺品行销。
靠山吃山、吃原材料的状况如今有了根本改变。
2004年以来,政和持续对外招商引资,对内扶持中小企业。“县里扶持和鼓励企业技改研发和创建品牌,这两年扶持资金均达到100万元。”何宋林介绍说,目前,许多竹企业都建立了产品研发队伍,一些企业还与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国际竹藤网络中心、湖南林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院校合作,在竹材展平、弯曲定型、竹粉模压、激光雕刻等方面技术取得突破。同时着眼长远发展,着力推动竹产业加快形成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加工技术为主的现代竹业产业化工程技术体系。多家企业发起制订竹砧板、竹茶具国家强制标准。由政和县起草的《政和竹茶盘标准》由省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于2010年12月10日在全省范围正式实施。
政和县近几年全力培育拉长竹加工的产业链。如今,竹产品已从单一的竹筷拓展到竹餐具、竹茶具、竹灯具、竹家具、竹炭用品及竹具工艺日用品等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竹产品销售网络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和东南亚、欧美地区。全县竹企业从1家竹筷厂发展到300家,其中,年产值100万元以上企业有46家,年产值达500万元以上的29家,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1家,中小型加工户近300户。2011年全县竹业加工总产值达8.3亿元,政和县迅速成为我省规模最大的竹具工艺加工基地。
迅速壮大的政和竹产业开始“波及”省内外,县林业局竹业科科长张富强告诉记者,政和县竹业企业每年消耗毛竹1000万根,其中近300万根来自龙岩、三明、宁德和南平10多个县、市,在县外开设半成品加工企业20余家,在湖北、江西等地建立毛竹基地1.5万亩。
竹之魅:
小小山城铸就“国家名片”
政和毛竹资源的地域优势渐渐被业内有识之士所看好,逐渐形成竹具工艺产业的相对集聚,有效推进了技术与市场的发展,综合优势日渐显现。目前已形成了东起铁山镇,西至东平镇,长达70公里的竹制工艺产业带。
27岁的铁山村的村民魏育红,每天走路七八分钟到家对面的一家竹工艺品企业上班——从深圳回到农村,她的收入增加了,对“打工”也有新的理解:“我以前总觉得打工只有去大城市,那样才有面子,其实,在老家做工比在外面实惠多了。”
魏育红做工的这个车间32名工人都是女性,年纪最大的53岁,最小的21岁,有5人是曾在外打工的回乡女青年,12人是本村人,15人是从周边高山区下来的农村妇女。45岁的叶贵妹2003年进这家企业,她从过去的包装工成长为班组长,管理着这32号人,年薪从当年的8500元提高到1.8万元。
收入不差,农民乐于在当地企业打工。据统计,在竹业企业就业的农民男工月薪可达2000元到3000元,女工可达1200元到2500元。
“政和竹产业发展前景好,我感觉我可以有作为。”2002年大学毕业后在温州一家酒店打工5年的小吴,几年前来到政和,从班组长升迁为公司副总经理。竹产业发展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平台。2006年之前,全县在竹业企业就业的大学生仅几人,目前,从外地返乡和学校毕业回乡在竹业企业从事管理、科研、流通的大学生有100多人,回乡创业已成为众多大学生的选择。
祥福工艺公司董事长杨忠说,竹具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绝大部分用的是本地村民。祥福公司下设的三个子公司,共吸纳农民工480多人。“他们在村里有田有山,现在竹子能卖好价,又能来工厂打工,收入就多了。”
“竹具加工已经成为政和县域经济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现在全县竹加工业共解决就业约2.1万人,农民人均竹产业年收入1870元。”县长黄爱华说道。目前政和县竹产业拥有5个省级著名商标、4个省级名牌产品,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和东南亚、欧美70多个国家及地区;其中,竹茶盘销售量占全国市场的70%。
2010年5月,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和评审,授予政和县“中国竹具工艺城”荣誉称号。
“我们在政和经济开发区中规划了1000亩作为竹产业集聚发展用地,推进资源型、生态型的竹具工艺品产业化发展。”县委书记廖俊波说,政和县将利用得天独厚的毛竹资源,打造全国重要的集竹制品展示交易、旅游购物、交易物流配送、产品研发、商务洽谈、旅游接待为一体的林产品中心。
政和县近几年全力培育拉长竹加工的产业链。如今,竹产品已从单一的竹筷拓展到竹餐具、竹茶具、竹灯具、竹家具、竹炭用品及竹具工艺日用品等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竹产品销售网络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和东南亚、欧美地区。全县竹企业从1家竹筷厂发展到300家,其中,年产值100万元以上企业有46家,年产值达500万元以上的29家,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1家,中小型加工户近300户。2011年全县竹业加工总产值达8.3亿元,政和县迅速成为我省规模最大的竹具工艺加工基地。
迅速壮大的政和竹产业开始“波及”省内外,县林业局竹业科科长张富强告诉记者,政和县竹业企业每年消耗毛竹1000万根,其中近300万根来自龙岩、三明、宁德和南平10多个县、市,在县外开设半成品加工企业20余家,在湖北、江西等地建立毛竹基地1.5万亩。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更多
政和要闻
·
政和县委主要领导调研督导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政和县政府主要领导到党校讲授专题党课
·
政和县举办2025年第四期“闽北讲习班·政和党员干部夜校”培训班
·
奋勇争先 再上台阶 | 熊山街道:消防水池项目加速,筑牢园区 “安全网”
·
政和县医院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
·
政和县举办2025年第三期“闽北讲习班·政和党员干部夜校”培训班
·
政和县委领导到县融媒体中心实地调研
更多
城乡动态
·
政和县关工委召开 2025 年工作会议
·
政和县举办中小学校建设健康教育专题研修班
·
奋勇争先 再上台阶 | 熊山街道:消防水池项目加速,筑牢园区 “安全网”
·
深学廖俊波 “三争”做表率 | 城乡供水一体化(东平水厂)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
乡村振兴 | 政和:“林菌互补”,科技特派员助力 “点绿成金”
·
乡村振兴 | 政和:绿肥种植激活生态农业新动能
·
政和民警暴雨中守护获赞誉
更多
平安政和
·
奋勇争先 再上台阶 | 熊山街道:消防水池项目加速,筑牢园区 “安全网”
·
政和一学生遭遇QQ骗局,险被骗40余万元
·
政和县召开见义勇为人员春节慰问座谈会
·
平安政和 | 政和多部门开启春运护航模式
·
法律法规|福建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2020年7月24日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
下月起施行!四部门联合印发惩戒办法
网站备案:
闽ICP备2021005346号-1
政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政和县熊山街道朝阳路3-1号
邮政编码:353600联系电话:0599-3328985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投稿邮箱:fjzhxww@163.com
政和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