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秀美政和 让你的生活慢下来
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政和新闻网> 政和产业> 竹业新闻 > 正文

“中国竹具工艺城”福建政和县“靠山吃山”新门道

2014-07-09 09:44:32 新华社记者汤华、沈汝发来源:   责任编辑:   
     本网讯: “毛竹林”如何成为“致富林”--“中国竹具工艺城”福建政和县“靠山吃山”新门道 
     入秋的闽北政和县山间,满眼仍是翠绿的毛竹;城关店铺内的竹餐具、竹茶具、竹灯具、竹家具、竹炭用品、竹展具等琳琅满目……从以往做竹笋、编织小农具等初加工到如今培育成竹产业,“中国竹具工艺城”名不虚传。短短几年,政和县在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基础上实现“毛竹林”变“致富林”。 
    “政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深厚肥沃,非常适宜毛竹生长。”政和县县长黄爱华介绍道,全县毛竹资源非常丰富,现有竹林面积46万亩,毛竹蓄积量达5000万株,年产毛竹达800万株。 
     “由于一半以上林区属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区,这里的毛竹竹节长、竹片厚、纤维度高、密度大、抗拉和抗压性强,而且毛竹产出周期短。”黄爱华说,“但长期以来竹加工利用率不高,靠山吃山,主要还是吃的原材料。” 
     政和县近几年全力培育拉长竹加工的产业链。“我们在这里把竹子加工成茶盘、餐具、厨具、地板等,因为设计新颖还获得5项国家专利”,福建省新亚竹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代女对记者说,各式竹产品销往广东、山东等地,2011年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 
     “竹具加工已经成为政和县域经济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黄爱华说,全县竹加工企业发展到150多家;竹产品从简单的竹筷、竹地板条为主,发展到现在具有一定科技能量和市场竞争力的6大系列上千个品种。2011年实现竹业加工总产值8.3亿元,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据黄爱华介绍,目前政和县竹产业拥有5个省级著名商标、4个省级名牌产品,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和东南亚、欧美70多个国家及地区;其中,竹茶盘销售量占全国市场的70%。 
     政和竹具加工业的红火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增收。家在铁山镇铁山村的村民何丽红告诉记者,原来她在家务农,种水稻、茶叶,辛苦一年才赚五六千元。现在和丈夫一起在竹具企业打工,一个月就可以赚五六千元。“家里盖上了新房子,两个孩子读书也不用再操心学费。” 
     受访的一家竹具企业销售部负责人余堂方介绍,竹具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绝大部分用的是本地村民。“他们在村里有点田、有点山,以前种点水稻、竹子,刚好够生活。现在竹子能卖出价,又能来工厂打工,收入就多了。” 
     黄爱华说,现在全县竹加工业共解决就业约2.1万人,农民人均竹产业年收入1870元,毛竹林亩均年产值560元。 
     在农户和竹具加工企业之间,还有一个增收环节是毛竹粗加工。“毛竹砍伐后经过粗加工,一般2米长的竹片一元钱一根。”吴代女告诉记者,这一工作很简单,农户有点资金买两台机器就可以加工生产。 
     记者在政和乡间看到,这类小型的毛竹粗加工企业很多,道路上运送毛竹片的卡车也随处可见。 
     “竹产品可降解,环保低碳,在逐步减少木材采伐量后,可部分代替木制品,而且更经济实惠。”黄爱华说,政和县在新建成的政和经济开发区中,已规划1000亩作为竹产业集聚发展用地,推进资源型、生态型的竹具工艺品产业化发展。 
     2011年,政和县被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竹具工艺城”称号。“政和县将利用得天独厚的毛竹资源,打造全国重要的竹具产品加工基地”,黄爱华展望说,将建成集竹制品展示交易、旅游购物、交易物流配送、产品研发、商务洽谈、旅游接待为一体的林产品中心。
分享到:
政和要闻
网站备案:闽ICP备2021005346号-1
政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政和县熊山街道朝阳路3-1号
邮政编码:353600联系电话:0599-3328985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投稿邮箱:fjzhxww@163.com
政和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