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秀美政和 让你的生活慢下来
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政和新闻网> 文化政和> 文学文艺 > 正文

“文学政和”的一丫新枝

2015-12-11 10:09:32 林文志来源:   责任编辑:   

    又一部散文集隆重登场,还携带着墨汁的芬芳。这部散文集就是海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南洋纪事》。

    又一位作家闪烁亮相,还沉浸在作品集结出版的喜悦之中。这位作家就是《政和资讯》主编李隆智。

    近十年来,政和县有一种奇特的现象:一部又一部文学作品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一位又一位作家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南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李龙年先生,早在2009年,在为政和散文集《云根》一书所作的序文中,就提出了“文学的政和与人文的政和”的命题,他的这个提法完全应合我的认识。到今天,我以为,可以明确无疑地称之为“文学政和”。

    何以见得?君且看:

    张建光,这个生于政和、长于政和、业于政和,又从政和走向武夷山,走向南平的著名散文家、诗人,十年时间,创作发表了《浪漫山水》、《朝圣山水》、《涅槃山水》、《欧风美雨》四部散文集和无数的诗歌、序文,其中《武夷山·毛泽东》获省文联、省作家协会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征文一等奖,《圣道朝天》获全国、福建省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一、二等奖,独领南平文学风骚,更是当之无愧的“文学政和”旗帜。吴邦才,这个在担任南平市政协副主席,南平市政府副市长,南平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期间,为南平文化发展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学者型领导,在诗词创作上也大有成果。其中,《题朱子阁》:“南迁入闽国,孔理广传播。竹茂须涵养,剑锋出砺磨。躬耕书院盛,哺育贤达多。重教兴学业,三朱树楷模”一诗,隽刻在云根书院的诗廊上,许许多多的诗文之士,无不赞赏其意境的磅礴和结构的完美。黄健平,现任南平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在任政和县委书记时,一篇《政和时空》为题的散文,以其大气俊秀之美,引起读者对政和的深度关注,也对黄健平的散文功力感到意外。黄爱华,本来就是一名文学青年,尽管任县长政务繁忙,仍写出《政和有好茶》、《等个人》等美文,展现了她的创作才能和写作激情。魏万进,县委副书记,近几年,厚积薄发,像《佛子山记》等风景散文铺陈而出,宣传了政和风情,又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王松雄,当年任基层干部时,就显露出不凡的诗词天赋,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后,更是把职责所系和个人所爱有机结合起来,不但有力地推动“文学政和”的发展,在诗词创作上也大有喷薄而出之势。他用诗词写山水、写历史、写人物,讴歌时代,赞美风物人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而被推选为南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罗小成,政和县文化局局长。他从农民中汲取营养,在广褒的田野上采撷,不但主编了《云根》这部“文学政和”的散文大作,还创作了《捡漏》散文集。杨扬,政和一中老师,她在三尺讲台上淋漓尽致地发挥着文学才华,又把教与写融为一体,创作了一篇又一篇政和人爱读的散文、小说、诗歌。

    如果把“文学政和”比作一棵大树,那么,2013年春天到来之时,李隆智散文集《南洋纪事》就是这棵大树上发出的一丫新枝。

    说来,我与政和、与李隆智有很深的缘份和情结。1996年,我以南平市委奔小康工作队队长身份,在政和县熊山镇解放村驻点一年。那时,李隆智已经在政和县委报道组工作。因了对文学的知音,我们常在一起交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几乎无所不涉。从英联邦的迅猛崛起,到美利坚的后来居上;从马克思的《资本论》诞生,到亚当密斯的《国富论》问世;从莎士比亚的惊世剧作,到鲁迅的匕首投枪;从苏共垮台的历史教训,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略。当然,更多的是关于文学、艺术、新闻、摄影,关于自然、社会、人生、事业,关于政和的过去、当下、未来。交流的过程,有时观点契合,情投意致;有时看法相左,争论激烈。

    李隆智,别名念山茶人,网名南洋栗子,长相很有点抽象。一个福州大学地质专业的大学生,连他自己都不曾想到,先是拔山涉水找矿,后来竞然当了记者,现在又成就了作家。在地质队伍里,他是一名“书生”,找矿的事一停下来,同事们总看到他捧着厚厚的文学书本。在记者队伍里,他称得上“名记”,《闽北日报》、《福建日报》,甚至全国性的报纸刊物上,常有他采写的新闻、拍摄的图片。在作家队伍里,他似乎要算是“新兵”,过去,很少看到他的散文。冷不防,捧出一叠厚厚的书稿,而且,篇篇都是美文。这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从何而来?答案只有一个:“文学政和”使然!

    《南洋纪事》,“南洋”一词,乍一看,好象新加坡、菲律宾、印尼。其实,NO!“南洋”者,李隆智的家乡--建瓯市川石乡徐布村南洋自然村也。那里,有他太多的喜怒哀乐,太多的牵肠挂肚,太多的希冀愿望。当人生步入不惑之年,即将进入半百之时,生活的积累,岁月的感怀,情愫的迸发,怎么能不把目光一次又一次瞄向那片一辈子也难以忘怀的土地,怎么能不把笔触一次又一次定格在那些一辈子无法放下的往事?

读李隆智的散文,犹如一股清新的山风朴面而来,带着青草的野香,带着鸡鸣狗吠的悦耳,带着村民们劳动的气息。在全书五个部分、九十篇章、十五万字的散文中,我摘取几朵艳丽的山花,推荐给读者,以期读者朋友对作者的人生情感和作品的社会意识有一个粗线条的了解。

    《乞丐上了我的床》,说的是作者小时候,一方面由于父母善良好客,另一方面又由于经济贫困,遇到乞丐求宿,母亲便把乞丐安排在他的床上睡。作者灰谐地说,他与乞丐有过“一夜情”的历史。今天读来,令人稀嘘不已。

    《爱的寄托》组文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给予他大山一般慈爱的父亲和“最亲的亲人,也是曾经最不喜欢的亲人”--母亲。父亲的背景,父亲的棉袄,父亲的嗜好,父亲的半碗白米饭,父亲的一块五毛零花钱,还有都是地瓜惹的祸,父亲成了挨批斗的“资本主义走狗”。父亲留给他那些记忆的片段,构成了他深情的挚爱和一生的怀念。相反,在他小时候,母亲严厉,甚至“偏爱”,使他对母亲产生了误解,然而,他说,母亲与他感情的变化,见证了他的成长与成熟,完善了他的生命和情感。因此,他与弟弟姐妹一起,母亲活着的时候,赡养老人,孝顺老人;母亲临终的时候,守护在老人病榻前,目送老人安详地闭上双眼;母亲去世后,他在清明节来到母亲仙居之地,“细雨蒙蒙中,突地乍现了一缕阳光,阳光暖暖地照射着,次第灿烂山间的野花,我又看到妈妈收到孩子礼物后脸上荡漾的慈祥和满足”。这些文字,作者对父母的大爱大孝,跃然纸上,让读者动容。

    《文化行旅》是本书的重要部份。由于作者所在县域、单位、职业所限,他走过的地方可能不是很多,见过的文化景观也可能不是很多。尽管这样,他仍然以文化人特有的视角,走到哪写到哪,用笔墨去描写脚下这片土地的文化跨度和文化深度,写出了赤溪墨香、念山梯田、大岭银杏、黄巢铁骑、天上鲤鱼、古意澄源。他写念山梯田,“念山一年四季都是景,春的银辉、夏的翠绿、秋的金黄、冬的含蓄,每天都有不同的美景。美在于发现,美在于挚爱”。他写大岭银杏,“用她的枝叶书写祖先的勤劳,用她的果实殷佑今人的富足”。他写婺源的彩虹廊桥,“大凡一处风景的优秀,不是一个单体的独特。彩虹廊桥的异彩在于,她融入清华的青山绿水,更融入了婺源悠久的文化底蕴”。这些都构成了文化的思考,体现着文化的责任感。

    新的一年钟声敲响之时,李隆智也许在思考着,如何为“文学政和”尽更多的努力。愿“文学政和”成为品牌,愿李隆智的散文创作为“文学政和”锦上添花。

 

政和要闻
网站备案:闽ICP备2021005346号-1
政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政和县熊山街道朝阳路3-1号
邮政编码:353600联系电话:0599-3328985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投稿邮箱:fjzhxww@163.com
政和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