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秀美政和 让你的生活慢下来
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政和新闻网> 文化政和> 文学文艺 > 正文

寻找“乡愁”

2015-10-12 14:25:34 来源:   责任编辑:   
        一条清澈的小溪源头,弯弯地串着五十六个自然村,戏称“五十六个民族”。
        一条水泥小路绕着青山,光线斑驳地通向村庄的“乡愁”。
        在雨后初晴之时,我骑着车带着相机去黄坑寻找记忆中的“乡愁”。
        黄坑村属外屯乡的一个行政村,人口不多却分居在五十六个自然村。如今有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只剩下一些中老年人看守家园,有尽三分之二的村庄已无人居住,闲置荒废。
        枫树坑尾,一个在九房村尾的地方,溪水碧绿,哗哗地落入潭中,流出了白练瀑布。天被洗蓝了,山被刷绿了,石被洗亮了。居住此地的老人说:“这里也叫岩缺。”学大寨时期为了排溪水造更多农田,聪明的农民发挥愚公精神,把拦路的小山炸了一个大口,造出大片农田。从此这里多了一道美丽的景色。
        坑尾,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自然村,农民已经收割了稻谷,梯田里空空的,一群山羊在田里悠闲地吃草,时不时传出“咩咩”地叫声。路边,一头领头羊带着十几只羊羔在荒草地里吃草,见到我却不惧怕,只顾自个忙着吃自己的,这里吃吃那里窜窜,专挑好吃的。还好有养羊的张氏媳妇搭理我。张氏媳妇介绍说:“两年前从周宁娘家带了六只羊过来,现在已发展到五十多只。靠着养羊增加一点收入,就不用到外面打工了,家里还可以照顾得到。”这里的人家几乎在家里,闲时才到城关打打工。
招岭,一个八十多口人的自然村,全部姓张,听说三十年前从“伟岭坑”搬到这里定居,在黄坑算是比较大的一个村庄,如今只剩二十几个中老年人,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或迁出去住了。十几栋房子已有几栋没人住,有的倒了墙裸露着木板,在夕阳照射下显得有些衰败。房子周边晒着老虎豆干和稻谷,南瓜藤缠绕着红红的石榴,老人坐在门口晒着太阳,这些增加了村子的生机和活力。
        招岭的人是热情的。走进了木头房子,里面是冬暖夏凉的,和男主人搭讪之余,女主人递上了热茶,加了许多糖。我端着清香的茶叶甜甜的茶水,心里暖暖的,多了一份亲切。说话之余,同房的主人弟弟骑着摩托带了两袋稻谷进来,已有十几袋的稻谷码放在大厅上,放好稻谷之后坐下来歇脚时,他跟我聊了起来说:“今年种了六亩多地,大约可打六千斤谷子,按当前市场行情可有八千多收入,自己年龄大了也就不想出去打工了。”
        和坑尾、招岭不同的是,有许多山头的小自然村已经没人住了,只是收稻谷时匆匆来了收割又匆匆离开了,留下的只是泥土房了。
        一路之上,溪水默默流着,流唱着上百年的历史,却不知今后还能留住几多“乡愁”?
政和要闻
网站备案:闽ICP备2021005346号-1
政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政和县熊山街道朝阳路3-1号
邮政编码:353600联系电话:0599-3328985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投稿邮箱:fjzhxww@163.com
政和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