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秀美政和 让你的生活慢下来
滚动新闻:多政策为企业“松绑” 破解企业降杠杆难题 福州7月1日起实行新规
当前位置: 政和新闻网> 政和产业> 茶竹产业 > 正文

“功夫茶” 考源

2014-07-21 19:40:50 “功夫茶” 考源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责任编辑:   

    茶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品饮习俗,而不同的茶类又有不同的品饮方法。乌龙茶的品饮方式就很独特。乌龙茶是盛产于福建、广东、台湾的特种名茶。采用独特的采制工艺制造的半发酵的乌龙茶,香气风味自成一体,品饮方法——功夫茶艺别具一格,是一种近乎完美的生活艺术。

    功夫茶的特点,小壶冲泡、小杯品饮。冲泡的茶叶是香浓、耐泡的乌龙茶。茶具有玉书碨、风炉、孟臣罐和若琛瓯,人称“烹茶四宝” 。玉书碨为扁形赭褐色烧水壶,朴素典雅;汕头风炉,娇小玲珑;孟臣罐有大似香瓜,也有小如早桔的,是一只能容纳一两多水的茶壶。若琛瓯是景德镇青花瓷器,是一种小得出奇的茶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茶具这是喝功夫茶必备的。讲究品茶的人,且备有不止一套茶具,以供使用和同好者鉴赏。

    乌龙茶的冲泡技术有讲究。一般先将茶壶、茶杯分别入盂,提起水壶,用开水一一烫过。尔后,在茶壶内放入半壶以上茶叶,冲入滚沸的开水至壶口,并用壶盖拨去表面浮沫,盖紧,以保其香。再用开水浇淋,以保其温。稍等片刻后,提茶壶巡回将茶水注入并排放着的茶杯内。巡回注茶水,可使每只茶杯内的茶汤浓度均匀一致,这是其独特之处,表示饮者之间的平等。接下来,便进入品饮程序。喝乌龙茶也有规矩。先举杯闻茶香,接着是茶汤入口,含在口中回旋品其味。如此品饮,才能品赏出乌龙茶的香气和茶汤的韵味。

    功夫茶品饮方式是怎么形成的?它起源于何地?这是一个很有趣味的问题。潮汕茶人说,功夫茶的名字从哪里来?应该追溯到清康熙时期。最早出现在潮州至汕头的韩江六篷船上。当时有些达官贵人、文人学士,在船上喝茶,听旦家女唱旦歌。正是在那个时候有了功夫茶的叫法。清代著名文人袁枚《随园食单》有关功夫茶的记载,却在清乾隆年间。他写道: “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幔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献茶,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椽,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蘧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在我国的南方,寺必有茶,禅必饮茶。据袁枚所记,他喝的是武夷山僧人所献的茶,僧人多有闲暇,且喝茶精致。功夫茶源之于僧人所创,则是完全可能的。

    潮州市政协文史委原主任曾楚楠却另有己见,他认为,潮州功夫茶的形成过程,是乌龙茶产销两地共创的结果。潮州虽然品茶之风昌盛,但名茶却产于福建。历史上,潮汕地区是武夷乌龙茶最大的巿场,据1929年的一次统计,“年购5万箱,每箱以45斤计,总量便达225万斤”(这仅仅是建瓯一个县、乌龙茶一个品种而已)。每年从潮汕固定去武夷采购的茶商甚至形成一个“广潮帮” 。这些茶商进入茶区认购茶叶时,往往预付定金认购某处茶树,并在茶树旁搭个窝棚,从采茶到加工都严加看守。这些商人也都是烹茶、品茶高手,自然也会在茶叶、茶艺方面与当地茶农切磋交流,正是在这种长期的双向交流中,武夷茶质量得以不断提高,功夫茶程式也得以逐步完善,以至于产销两地的程序和器具惊人一致。这是功夫茶起源的又一种说法 ——即“产销两地共创”。

    再有一种说法,功夫茶是由浙商从浙江传带到武夷山茶区的。种茶、做茶的人,是为着把茶叶卖出去,是为了生计,因此产茶区对喝茶自然不会过于讲究的。茶叶主销地的消费者对喝茶的讲究要甚于产地,这是一般的常理,是可信的。

    饮茶方式和各种茶艺的形成过程,应该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融汇,而难分谁在先谁在后的。就功夫茶而言,情形也大致如此。因此,我倾向于“产销两地共创” 之说,似乎更符合客观实际,且各方都可以接受。

政和要闻
网站备案:闽ICP备2021005346号-1
政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政和县熊山街道朝阳路3-1号
邮政编码:353600联系电话:0599-3328985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投稿邮箱:fjzhxww@163.com
政和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